本片讲述了一只雌性黑尾鸥在发情、交配、孵蛋、幼鸟成长的过程中,遭受失去配偶和幼鸟,最后自己也被游隼袭击死亡的故事。透过这一悲情故事,不仅表现了黑尾鸥的生理特性和生死问题,同时也表现鸟、岛、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作者以期通过这一关系唤起全社会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
2003年——2010年作者多次走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宅进行了跟踪采访。七年的跟踪采访不仅纪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更纪录了七户人家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精神,透过他们呈现了普通百姓在期盼中去承受,在承受中学会改变的真切现实。
本片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为背景,以吴佳芳背亡妻和再婚为话题,在2009年的初春,创作者采访了几百位年轻人和老年人。从受访者的不同回答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中国百姓如何看待灾难,如何面对不幸,如何理解幸福,如何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心态。
本片以“这是我的家吗?”为表述核心,通过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故事的脉络,提出人到老了,家究竟在哪里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和社会稳定与和谐。
尊重人类生存,尊重动物生存,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本片创作的出发点。本片以农夫和斑嘴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为表现和叙述的主线。将农夫和野鸭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情节和细节,加以真实呈现和真实放大。其目的,不仅要呈现斑嘴鸭生存的境遇和农夫劳作的艰辛,更要提出农夫与斑嘴鸭能否在一地共生、共存的现实思考。
中国辽东半岛,海洋村。这里有一万八千亩的海滩盛产蚬贝。每天潮水退下去的时候,有几千人走向遥远的滩涂采蚬贝,来回需要走行十八里海路。本片纪录了这一浩大的场面和他们劳作的过程,反映了现今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每年有众多的农民工带着各自生活理想从农村走进城市,从事着各类建筑工作。本片透过建筑工地纪录下农民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状态和生活的理想,揭示出农民工积极的生命品质,反映了现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现任大连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交流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摄像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纪录片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数字电影学院艺委会艺术顾问。 曾经担任第九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终评评委、第九届(2004)亚洲电视节终评评委、第十届(2005)亚洲电视节终评评委、2004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大奖终评评委、第八届(2005)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终评评委、第九届(2007)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委,第十届(2009)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委。 自1985年进入大连电视台,先后从事电视广告、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等创作工作,共创作影视作品几十部,主要代表作有《海路十八里》、《工地》、《农夫和野鸭》《黑尾鸥之生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