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李汝建:在不情愿中开始的事业

李汝建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东北之窗 2012年02月13日 14: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人物档案  

李汝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大连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摄像师。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大连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20多年来,先后从事过电视文艺、电视剧、电视广告、电视纪录片创作,有近十部纪录片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曾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奖、四川电视节、亚洲电视节、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委。代表作有《海路十八里》,2003年获第46届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中国电视金鹰奖等13项国内外大奖;《城市中的梅花鹿》、《老宅2003》、《工地》、《婚纱摄影》、《下岗职工和小额贷款》、《农夫和野鸭》、《蚬贝与人》、《我们的生活》分别获得多项大奖。1996年,他拍摄的电视公益广告片《欢呼生命辉煌》,以35.6万元在全国首次公开拍卖成交,开创了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走向市场的先河。他个人曾获大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辽宁省十佳记者、全国“百佳”电视文艺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在德国,在法国,在芬兰,他是了不起的东方面孔,会“说话”的中国导演;在大连,他和高满堂并称为电视台的“名片”,但他说,我只是愿意在工作中沉下去的人——

如果你不认识李汝建,他开口讲话时,你只能屏住呼吸。他出口成章,观点脱俗,仿佛一个信息集散地,你找不到插话的空间,也不想插话。听吧。  

 一下子,他把你推远了。“容纳上千人的会场,就我一个亚洲人,几天生活在语言不通的环境里,有些困。迷迷糊糊间,听到主持人念‘china,李汝建’,所有人回过头来一边鼓掌一边看我,引导员走过来,把我领上了台……那个时候,我骄傲,我,一个生在中国北方的小人物,为国争光了。”这是他在第16届法国FIPA电影节上的镜头。他的纪录片《海路十八里》获特别提名奖。后来,这部纪录片成为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时法国三台放映的两部片子之一,另一部是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  

一下子,他又把你拉近了。“很多年轻的记者和编导跟我探讨,你做的片子为什么能获奖?告诉我们一个秘诀。我说,运程还没转到你这儿,转到了,景就都开了。我哪想过《工地》这个片子会拿到亚洲金奖,《海路十八里》拿FIPA电影节作品大奖?开玩笑!做它时,就当个乐,好玩,沉浸其中,我的心在跟着一起激动,我的情沉浸在生活里,这个片子就把我对生活的那种真切感受,我的情感思想,给浓缩住了,这个东西被另一些人(评委们)看到了,他也感动了——给他高奖!是以真换真得来的。”

从不情愿开始  

得奖,对李汝建始终似信手拈来。  

1985年,为了结束与妻子两地分居的日子,他调到了大连电视台工作。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毕业的李汝建,转行做了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像。   

1991年,他担任了热透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的主摄像,那部电视剧一举拿下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因此,他把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干文艺”这条路上,他觉得自己适合。这时,电视台领导却说:“李汝建,你去干干广告吧。”李汝建有些不情愿。从艺术家一下子滑落到广告人,落差太大了。“那时候干广告的不太被人重视啊。”但那个时候李汝建像很多人一样,“服从领导安排”。  

1994年,李汝建参加全国电视广告评比颁奖会,发现大奖都被中央台垄断了。回来他就对部门领导说:“这个奖明年咱拿。”领导问:“真的吗?”他说:“真的,咱拿。”  1995年,正逢抗战胜利50周年,李汝建做了一个公益广告片,《勿忘历史》——一家人四世同堂在照相,照着照着一家人变成一个老头了,最后这一个人也没了。果然不是戏言,片子除了获当年中国电视广告“印象奖”一等奖外,还代表中国参加戛纳国际广告电视节,那是中国广告第一次组成庞大代表团参加国际广告影展。  

“在那个像大连广电中心一样的大剧场,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广告人,黑压压地。我的片子一放,顿时场内鸦雀无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能给那么多人看。”那一刻,李汝建别提有多激动、多自豪了。“通过做这件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是从不情愿开始的。有些事,你先是不情愿接受下来,最后你硬着头皮做下去了,你就成人物!如果大家都认为好的事,都去做的话,这件事就没有多少戏了。”  

这个认知,后来成为鞭策李汝建突破自己的一个方法论选择,即使后来又做了他喜爱的电视文艺,他也乐于向自己的习惯展开叛逆,以至于他被中国纪录片界称为中国北方一怪。  

 “南有张以庆(湖北电视台独立制片人,代表作《舟舟的世界》),北有李汝建,他怪得一塌糊涂,怪得让我们都不认识了。”纪录片的评论家们现在总是这样评论他。不过他们也不会忘记下面的评价:“他的作品引领了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一个方向。那是一种新的突破,他的节目丰富了中国纪录片的语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他走的这条路不是常人习惯走的路。”李汝建本人,更把他的行动方式,用通俗的语言上升到了无人比肩的理论高度:“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多元的社会,一个要迎面扑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本身要尽可能眼界向外强化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是我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探讨时,才恍然悟出的道理。我们国内在纪录片创作上创新还不够,个性不足,模式化现象严重,我们都是习惯在说别人的话。”  

到亚洲电影节、四川电影节去做评委,与外国艺术家的交流,李汝建曾备受打击。“你们中国的节目的选题故事都很棒,但是你们中国的电视人不会讲述故事,你们的100部片子送来,就好像一个人做的一样。”  

“最大程度地尊重自己,让自己的作品通俗些,再通俗些,就是尊重自己的节目走向世界的可能。”什么是通俗?“把作品置换成人性的,人情的、别人都能体会到的东西——是真的。”李汝建按这样的路走下去,成了。2003年至今,他把纪录片玩疯了,成为近几年来中国“往世界走得最好的一个纪录片导演”。法国FIPA(飞帕)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2005年在云南丽江参加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颁奖活动时,有中国记者问他:“您最喜欢哪一部中国纪录片?”他回答说:“我想起我看过的一部拍得很棒的片子,很独特,那部反映中国渔民生活的《海路十八里》,我比较喜欢。片子里面没什么话语,是一部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和视觉效果的片子。片子反映的主人公以及表现手法都很棒。”

在生活面前,必须沉下去  

所谓运程,不过是上天对李汝建这个人勤勉的奖励。  

单看他那张脸上倔犟的皱纹就知道,他累过,苦过。“没有坐在这儿喝着水就能来的金奖。那酸甜苦辣,那超常的压力,那折磨,无奈,甚至困惑到了自己都要崩溃的地步,怎么办?咬牙挺着。多坚持一步,眼前的景就全开了。”  

“秋天的田间,水稻丰产,野鸭死去,湿地消失,人与自然的对抗在痛苦中持续,遍体鳞伤的我们,何时才能懂得共存?”这是2008年上海新天地国际影城对李汝建拍摄的纪录片《农夫与野鸭》的广告宣传。同年,这部片子拿到了6项国内外纪录片大奖。  李汝建用实际行动抽了浮躁者的耳光。  

整整一年,李汝建蹲在田间地头,拍农夫和野鸭。为了拍到斑嘴鸭孵化小鸭的过程,他把机器架在窝里,24小时监控,所以动物学家看了,说:“李汝建啊,我们过去对斑嘴鸭的了解只是从资料到资料,研究这么多年,从来没看到野鸭是怎么孵化小鸭的。你给我们提供了最真实的教材,很有学术研究价值。  

大连广播电视局局长周大新在一次全局总结大会上说:“如果我们的三贴近能贴近到像李汝建那样把镜头对准野鸭屁股上,说明你贴近到火候了。”后来有人打趣李汝建:“局长说了,向你学习,把镜头对准野鸭屁股上鸭子没反应。”“你想想,你怎么才能把镜头贴到野鸭屁股上?一开始不了解野鸭子的习性,走了很多弯路。后来使了很多招儿,才做到了。如果你不用心,不去琢磨,当光景去看,那鸭子离你500米就飞走了,你就得耐着性子孤独地慢慢观察。”  

在中国传媒大学、在大连理工大学讲课时,他的学生常常让他谈获奖的秘诀,他说:“获奖的事不是花钱去求人家的事,洋人评委也不要,更何况你也不认识。你得认认真真在生活面前、在社会面前沉下去,生活、社会全都是你的老师。沉不下去,不能以谦卑之心去面对生活,怎么能看到它的美好?”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课堂上,他用亲切的眼神环视了每一位仰视他的学生后说:“如果让我告诉你们怎么拍出获奖的片子,我唯一能告诉你们的是,得向生活去要智慧。生活智慧最大,社会智慧最大。怎么能获取,必须老老实实,必须趴下,很艰难地趴下,很痛苦地趴下,再伴以心血、汗水,并用生命时间做代价,你才可能获得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你的智慧,就是你超越别人的地方,你的作品一下子被别人发现、赏识了。”

站在历史的情怀下看生活  

2003年,大连城市大拆迁,李汝建抢拍了《老宅2003》,获得第18届法国FIPA电影节市场展映。2009年,大连城市又有13条街道拓宽,李汝建又一次走进老宅,拍摄了《老宅2009》。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他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让每一个人讲他们生活的变化,拍出了有别于他人的改革开放30年纪录片——《我们的生活》,分别获得中国改革放开30年纪录片推选活动精品节目奖、2008年度大连市媒体文化宣传奖的优秀文化报道奖等4个奖项。  

当有人看到几十个国内外大奖拿到手的李汝建,还扛着机器整天跑工地,蹲在老房子里,拍那些最底层的人,很是不解。“老李啊,以你的名气,给哪个企业、哪个老板拍个片子,不挣一大笔钱啊?”  

“是啊,好车,好房,太诱惑了。使一点小力就可以把它拿来。但人不可能什么都要。头些年,这个我也摆布不好,没找到活着给谁活这个答案,还特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赏识,特别愿意听赞美之词。但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也就足够了。这件事应该是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所以想一想,还是这个大。我拍下的这些资料太珍贵,对一个媒体人而言,有责任为历史存照,必须站在历史的情怀下看生活。”正因为活得比较纯粹,李汝建才在一个非物质的领域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他的几部片子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考试的必读片,他去北京,必定被一些央视的腕级导演围住“取经”,他的《海路十八里》在法国FIPA电影节上获奖后,把法国电视三台的导演们吸引到了大连,因为李汝建的纪录片,法国人“认识”了大连。“那天我跟我爱人讲,满足了!你的节目且不说影响一代人,至少在一代人的成长中,有个印迹,这不是最大的财富吗,你有几亿,未必能换取。”  

前不久,他和他的好友、著名编剧孙建业探讨这个问题时说:“我觉得我自己是个人,为自己高兴,能在从事的工作中把自己从一个人的角度去规定自己的行为。人是什么?得有责任感,得有高尚的良知和思想,能用生命去关注生活、社会、人的命运。” 李汝建,一个极其精神化的人,一个拥有这个浮躁的时代被人怀念、让人向往的一种纯粹品质的人。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