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人与海之印象——电视纪录片《海路十八里》创作谈

李汝建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央视网 2012年02月10日 15: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我们在生活中对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我们假设把眼前的一扇窗户当作认识事物的特定视窗,透过其视窗所看到景物的多少,是与我们离视窗的远近有关系的。由于我们的视野受到视窗的一定局限,所以距离远看到的景物就少,距离近看到的景物就多,距离的远与近决定着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程度。从纪录片创作角度讲,距离,特指创作者对客观事物心里的感知程度。其实,我们是想借助距离概念的远、中、近来说明创作方式可分为第一视点、第二视点、第三视点(如图1所示)。三个视点之间不仅仅存在距离的差异和心理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是不尽相同的。第一视点的思维方式是点式的,第二视点的思维方式是线式的,第三视点的思维方式是面式的。由于三个视点之间的差异,使得所纪录客观事物的层面也有所不同。第一视点呈现的是对印象直观的认识,第二视点呈现的是对事物过程的认识,第三视点呈现的是对人的细节、情节、心里、命运的特殊认识。这三种创作方式没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三者之间即可单独存在,又可相互结合,即可选其一,也可选其二,又可选其三。不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可以呈现出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出创作者内心的愿望,即:想看到什么,想说什么。《海路十八里》采取的是第一视点和第二视点相结合方式来创作的。它基本依从了我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距离感和心理感,刻求的是印象纪录。



    (图1)

 

纪录片的表述形态较为注重第三视点的创作方式,往往以个体人物一波三折的命运作为主要的纪录载体,从而揭示社会进程的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层面。而《海路十八里》的表述形态恰恰是将一个点的群体瞬间印象作为主要表述形态。前者注重生活一个面的故事表述,后者注重生活一个点的印象表述(如图2所示)。世界许多著名的纪录片大师在印象表述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求,为社会提供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瞬间,令我们感到十分的敬佩。如纪录片大师伊文斯的《风》、《雨》、《桥》和高尔瑞•雷吉奥的《失去平衡的生活》、《机械生活》、《战争生活》等,都属于印象表述的范筹。

 

3、《海路十八里》印象的由来:其一,海滩原本没有路,由于生活在海滩边上的人们200年来一直以采挖蚬贝为生,他们退潮而入,涨潮而出,时间一长便在海滩上踩出了一条路,当地的人们称它为墚道。其二,随着蚬贝市场需求的增大,海滩养殖蚬贝的面积不断扩大,采挖蚬贝人数的不断增加,采挖蚬贝的路途也越来越来长,海路已延至来回需走十八里。其三,这条路是他们走进海滩唯一的一条路,承载着他们的艰辛和希望。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