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纪录片检索 更多
按类型检索

人文历史 | 人物 | 军事 | 探索 | 时政 | 社会 | 其他

个性小分类

历史秘闻 | 考古发现 | 皇陵 | 古迹 | 大清 | 慈禧 | 传奇人物 | 军政名人 | 武侠 | 将帅 | 二战 | 战争 | 宇宙奥秘 | 地理风光 | 自然 | 灾难 | 动物 | 科技 | 灵异未知 | 奇闻异事 | 揭秘 | UFO | 悬案 | 文物 | 航空航天 | 建筑工程 | 抗日 | 文明 | 事件 | 外交 | 文体明星 | 社会名流 | 体育 | 女性 | 娱乐 | 青少 | 改革开放 | 文化艺术 | 农业 | 经济 | 宗教 | 西藏 | 民族民俗 | 百姓故事 | 刑侦 | 庆典 | 经典纪录片   | 毛泽东 | 周恩来 | 邓小平 | 宫殿 | 民国 | 世博 | 干尸 | 希特勒 | 古墓

按来源检索

央视特别节目 | BBC纪录片 | 新影纪录片 | 央视栏目 | 探索发现 | 美国历史频道 | CCTV9特别呈现 | CCTV9历史传奇 | 经典人文地理 | CCTV9发现之路 | 地理中国 | 可凡倾听 | 音乐传奇 | 军事纪实 | 看见 | 深度国际 | 百战经典 | 第10放映室 | 见证 | 这里是北京 | 档案 | 行者 | 百战经典 | 经典传奇 | 记忆 | 重访 | 华人世界 | 走遍中国 | 老梁故事汇 | 真相 | 国宝档案 | 绿色空间 | 人物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频道纪录片

央视精品纪录片 | CCTV-1 | CCTV-2 | CCTV-3 | CCTV-4 | CCTV-5 | CCTV-6 | CCTV-7 | CCTV-9 | CCTV-10 | CCTV-12 | CCTV-音乐 | CCTV-新闻

按年份检索

1949-1978 | 1979-1999 | 2000-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热纪录排行 更多

朱德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5: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42年,朱德(右三)、贺龙(右四)在八路军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右二)陪同下,视察南泥湾。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39年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通过“自己动手”来克服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总司令提出“开垦南泥湾政策”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除参与指导抗日战争外,还抽出时间指导边区经济建设。他在陕甘宁边区内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开展经济建设对克服困难的重大意义。

    1940年9月2日,朱德邀集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视察。在视察高桥镇难民纺织厂时,朱德提出利用边区资源,开展纺毛运动,以织毛呢、毛衣等来解决军民穿衣问题。随后他们在去南泥湾等地考察回来后,朱德又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等文,提出:(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使边区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达到完全自给;(二)提高技术,发展经济,巩固边区,供给战争和人民生活需要;(三)积极开发边区资源,发展以纺织业和盐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

    12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说:“朱总司令最近曾到我们边区各地各工厂参观后,贡献给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对我们明年的生产建设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到南泥湾视察时,朱总司令看到南泥湾这块地方可以实行“军垦屯田政策”。回来后,他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提议由王震旅长率领359旅屯垦南泥湾。

    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克服部队供应困难,中央决定调359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垦荒屯田。朱德对359旅旅长王震说:“部队参加生产后,不仅可以休养民力,增进军民关系,还可以使指战员得到锻炼。延安南泥湾开发起来困难比较大,希望你们好好搞,要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用大家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务。”他又说:“我考虑这块地方给你们比较合适,劳动力少的单位是不易啃动的。”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垦区范围包括延安、延长、甘泉、富县、固临等县各一部分,方圆百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三条大川组成一个“丫”字形,西边叫南蟠龙川,南边叫九龙泉川,东边叫南阳府川,三川交汇处叫阳湾。

    1941年春,中央决定,由王震旅长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其中有:717团、718团、719团、补充团、特务团、旅直属团。

    任务下达后,朱总司令率中共中央直属财经处处长邓洁、359旅718团政委左齐以及技术人员,先到南泥湾进行实地勘察,对南泥湾的开垦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专门找当地的农民对南泥湾的山、水、林、路多次询问。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四时八节种啥好,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1941年3月到1942年春,359旅部队分四批,高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建设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开进南泥湾。

    部队初到这里时,人烟稀少,树木繁多,野兽出没,荒草丛生,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没有房子住。为了不误农时,抓紧时间开荒,战士们先用砍来的树枝搭起草棚,草棚漏风、漏雨、漏光,战士们把它称为“三漏”茅屋,之后又在开荒的同时,抽出一部分人员突击打窑洞,解决了住的问题。

    吃饭问题和生产问题所遇到的困难更多。没有粮食,就由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长等地去背粮;没有烧的就打柴烧木炭;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野猪,下河摸鱼;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人来拉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许多人手上都打起血泡,他们不仅不叫苦,还掀起开荒竞赛热潮。他们唱着:

    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
革命战士不叫苦,扛起镢头去开荒。
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

    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不少劳动英雄:李显旦一天开荒二亩半,教导营一排长刘顺清开荒四亩多,补充团战士尹光普一天开荒四亩二。据统计:1941年359旅共开荒地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收获蔬菜164.8万斤,打窑洞1000多孔,盖房子600余间。在大搞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开展了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等服务行业的生产,为以后几年的屯垦打下了基础,南泥湾出现了荒山变良田的景象。

评 论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