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时间:每两年一次,10月 山形,是日本的一个小城市,是亚洲第一个举办国际纪录片节的地方。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长期在那里拍片并创办了"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这个地名成了吸引世界的名字。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制作者展示新旧纪录片作品并聚在一起广泛传播的地方。传统项目是"国际竞赛单元"和"亚洲新浪潮"。主要奖励:以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命名的大奖,奖金三百万日元。
《广场》获1995年日本山形纪录片节国际影评人奖影片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不动声色和充满幽默的关照。一些生活细碎的影像被纪录下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个具有政治象征的核心地带。
《北京弹匠》获2000年获山形国际纪录片节亚洲新人奖导演摆脱了主流传媒的叙事策略,用黑白胶片讲述了一个叫唐震旦的入城打工者,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靠弹棉花为生的故事。摄像机冷静的叙事,揭开了这被掩盖的边缘的真实而无奈的世态。
《淹没》获2005年山形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忠实记录了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的全过程。一个县城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
《和凤鸣》获2007山形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影片主要通过主人公和凤鸣的叙述,记录了中国从20世纪四十年代末到90年代一个个体经历的漫长而悲惨的经历。
《秉爱》获2007年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小川绅介奖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大坝就要截流,干部们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时间:每年4月23日至26日 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在卡塔尔多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半岛卫视集团董事会主席为主要赞助者。该电影节欢迎所有阿拉伯和非阿拉伯的电视频道、电视制作公司、独立电影人及其它文化、社会和媒体机构参加。
《闲着》 获第三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长片评委会大奖一群音乐爱好者起初因生活所迫,陆续走上上海街头,开始了卖艺生涯。他们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追求。他们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相互帮衬,也互有竞争。
《幼儿园》获得第四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最佳儿童和家庭类长片特别奖在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
《敬老院》获第五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长片家庭儿童类特别奖讲述6位先后进入敬老院的老人最后的晚年生活。他们的身世,他们的窘况,他们的日常生活,与他人的磨擦、对亲情的期盼以及令人吃惊的黄昏之恋。
《俄亚纳西人》获得第五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中片金奖在四川木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纳西族村落叫“俄亚”,这里的纳西“束”族始终固守着纳西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形式,从生到死。
《盐井纳西人》获第六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中片类金奖作品以一户祖孙3代纳西女人晒盐为主线,表现了西藏芒康地区纳西民族的生活状况以及多元的宗教信仰,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文化价值。
时间:3月4日至13日 法国真实电影节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纪录片电影节,也是国际纪录片界艺术品质最高的影展之一。影展于每年3月份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为期十天。真实电影节在1979年由让-鲁什创办。电影节组委会成员每年从众多的影片当中发现了很多有天份有潜力的原创作品。
《八廓南街16号》1997年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西藏的中心是拉萨,拉萨的中心是八廓街。八廓南街16号,就是居委会所在地。这部片子记录的就是这个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作者的道德取向和感情色彩深藏在画面背后。
《希望之路》2002年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秋天棉花成熟的季节,铁路运输面临一个与春运一样的运输高峰——无数人从四川到新疆去,车厢里满载着人,也满载着希望。导演宁瀛与一个摄影师,跟着踏上了这一条希望之路。他们在车厢里,记录下了一张张脸,一段段对白,一个个故事。
《八矿》2003年法国真实电影节伊文斯奖《八矿》是一部关于矿工的纪录片。矿工们从早晨下井工作,直到晚上6、7点钟收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一组组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矿工艰辛,而又无奈的生存状态。
《小脚人家》2006年法国真实电影节伊文斯奖,图书馆奖7岁缠足的白大女和刘部汉都已八十多岁,还是需要早起晚归出田耕种,而白大女老太太更是因为自己的一双小脚,不得不拄着双拐蹒跚在风雨中,跪劳在田地间……
《梦游》2006年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该片记录的是几位艺术家在拍摄一部电影之余的生活及聊天。他们参加拍摄的这部电影片名叫《轻》,描写的是八十年代这些人自己的生活。
《马戏学校》2007年法国真实电影节多媒体作者联合社奖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呈现了优美的舞台表演之外的另一个极端:残酷的练习过程被一一呈现,从而折射当下中国的竞争和生存现状。
《伞》获2008年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伞》是散文形式的纪录片,辗转自深圳、义乌、上海、安徽、河南等地拍摄,重视工人、农民、商人等人群。“伞”作为具象的物件,是精彩影片的线索,而《伞》的片名也确有隐喻。
时间:每年7月至8月 威尼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创办于1950年,为期一周左右。主要目的是评介世界各国纪录片和短片的生产情况,为世界各国纪录片和短片电影工作者之间交流经验和互相合作提供场所与方便条件。电影节章程规定:世界各国拍摄的纪录片和短片均可参加映出。影片的部数、长度和出品时间不受限制。
《1428》获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这个数字代表着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间,杜海滨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场灾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和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人性的荒谬。
《无用》获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该片以女服装设计师马可为主人公而拍摄,将视角投注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激变,关注消费时代中服装业表象下的中国各类人群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