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纪录片检索 更多
按类型检索

人文历史 | 人物 | 军事 | 探索 | 时政 | 社会 | 其他

个性小分类

历史秘闻 | 考古发现 | 皇陵 | 古迹 | 大清 | 慈禧 | 传奇人物 | 军政名人 | 武侠 | 将帅 | 二战 | 战争 | 宇宙奥秘 | 地理风光 | 自然 | 灾难 | 动物 | 科技 | 灵异未知 | 奇闻异事 | 揭秘 | UFO | 悬案 | 文物 | 航空航天 | 建筑工程 | 抗日 | 文明 | 事件 | 外交 | 文体明星 | 社会名流 | 体育 | 女性 | 娱乐 | 青少 | 改革开放 | 文化艺术 | 农业 | 经济 | 宗教 | 西藏 | 民族民俗 | 百姓故事 | 刑侦 | 庆典 | 经典纪录片   | 毛泽东 | 周恩来 | 邓小平 | 宫殿 | 民国 | 世博 | 干尸 | 希特勒 | 古墓

按来源检索

央视特别节目 | BBC纪录片 | 新影纪录片 | 央视栏目 | 探索发现 | 美国历史频道 | CCTV9特别呈现 | CCTV9历史传奇 | 经典人文地理 | CCTV9发现之路 | 地理中国 | 可凡倾听 | 音乐传奇 | 军事纪实 | 看见 | 深度国际 | 百战经典 | 第10放映室 | 见证 | 这里是北京 | 档案 | 行者 | 百战经典 | 经典传奇 | 记忆 | 重访 | 华人世界 | 走遍中国 | 老梁故事汇 | 真相 | 国宝档案 | 绿色空间 | 人物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频道纪录片

央视精品纪录片 | CCTV-1 | CCTV-2 | CCTV-3 | CCTV-4 | CCTV-5 | CCTV-6 | CCTV-7 | CCTV-9 | CCTV-10 | CCTV-12 | CCTV-音乐 | CCTV-新闻

按年份检索

1949-1978 | 1979-1999 | 2000-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热纪录排行 更多

新闻纪录电影要让群众直接讲话

——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17: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新闻纪录电影要让群众直接讲话,要突出群众的声音。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路线问题。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同志们勇于实践,乐于探索,从去年8月份开始先后摄制了10多条让群众直接讲话的新闻纪录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摸到了一些基本经验。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群众声音在新闻纪录电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新闻纪录电影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反映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现实生活,颂扬广大工农兵群众崇高思想品质以及由他们创造的英雄业绩,从而使亿万人民受到生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夺取更大的胜利。

  声音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领域是极为广阔的,有人物讲话或歌咏的声音,有解说员的旁百,有音乐音响和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声音。其中,人物的讲话声和解说员的旁白起了主要作用。别的声音虽然也不可少,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在一部新闻纪录片里,除去解说旁白和音乐音响外,如果能够让人物直接说上几句话,表达他们自己对生活的分析、判断和评价,那么,这样的人物就不再是单纯的影像,不再是影片解说词的表演者,而是能说会做的、有自己独特精神面貌的比较完整的形象了。有了这样的任务形象,影片就会加深真实感,增添说服力。

  《针刺麻醉》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思想,主要是想说明针刺麻醉的特性——它不但使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不感到疼痛,而且能使病人的神志保持清醒。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人们围着手术台,台上躺着一个男性病人。隔不久,医生迅速地切开了病人的肌肤。这时,有人问患者:“你现在有什么感觉?”病人笑着回答说:“好像有一根树枝在身上轻轻地划了一下,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暂且不讨论针刺麻醉现在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就从这一组画面来讲,应该说,它是比较成功的。病人的话很朴素、很简短,一下子点破了该片的主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这两句话,这个病人在当时的反应就显得真实可信。可以设想,如果这时候,让解说员代替病人说话,恐怕十句八句也不可能产生如此感动人、说服人的力量。

  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新闻纪录片中人物所讲的话,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它的价值有多大。也就是说,这些话必须是一些足以反映事物本质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而且又是与影片的主题思想息息相关的生动的群众语言。这些语言在可信程度和感染力方面,是电影旁白难以代替的。如果用得恰当,它能帮助作者补充画面之不足,在整个影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完整、更真实,使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强烈、深刻,更加富有典型意义。

  二、切实把握思想内容的准确性。

  列宁指出:“新闻影片不单是报道新闻,不单是记录式地客观主义地反映事件,而是政治性强烈的“形象化的政论”。”在我国,新闻纪录片和报纸、广播一样,它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的同期声讲话,在一部影片中担负着点题的任务,它对影片的主题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影片中给予突出表现的对象,往往是某个单位甚至是全国的典型人物,他们的讲话,不仅表达了他们自身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往往反映了某个集体在某个方面的意志和愿望。

  影片的内容和思想是经过我们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选择而传达给观众的,它直接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水平。为确保影片思想内容的正确,我们必须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熟悉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宣传口径。以此为武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力求生动自然。

  新闻纪录影片和故事影片不一样,它不是通过艺术虚构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本质,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本质的。广大观众正是从这个原则基础上来接受新闻纪录影片的教育作用的。我们提倡在新闻纪录片中让群众直接说话,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这种真实感又是通过人物在讲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之间的协调一致来完成的。不协调,就不自然;不自然,也就谈不上生动,就难以令人置信。那么,这个同期声讲话就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成了多余的东西,甚至还会干扰、破坏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保证思想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同期声讲话能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然。

     四、同期声讲话与解说词、音乐、现场效果之间的关系。

  记录电影是由画面与声音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人物讲话声、解说员的旁白、音乐和现场效果等,都属于声音的范畴。人物讲话的声音,在影片里可能数量不多,篇幅不长,它与其他声音相比,就价值与地位而言,它是主要的。因为它在较大程度上,是直接点题的主要因素。

  群众的讲话声和机器的隆隆声等是由影片中的人与物直接发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第一性的东西,比之一般的解说与音乐更能吸引人,更富真实感。当然,好的解说能交代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能帮助观众认识事物,理解本质。好的音乐能激起观众的情感,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但是它们毕竟是外加的因素。因此,群众同期声讲话前面的解说与音乐,应改为群众讲话的场面起到制造气氛和开路的作用,调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集中地来听取群众讲话的声音,从而使它更好地担负起点题的任务。这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说无需重复群众讲话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前面提到的《生产新花布》一片中,如果在群众讲话之前,解说员就说:“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未免有点强加于人,相反,在群众已经直接表达之后,再这样说,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2、解说和群众讲话的声音,在时间上应该由一个间歇,不宜连接得太紧。因为观众较多的时间是在听取解说,下面要听群众讲话的声音,需要有一个思想上、听觉上的准备阶段,挨得太紧的话,就会使人觉得很突然,就很可能听不清楚群众第一声的讲话,尤其是简短的讲话,一不留神就溜过去了,那就起不到讲话的作用了。

  3、隆隆的机器声、咩咩的羊叫声、潺潺的流水声等,自然界的各式各样的声音,如使用影片更有立体感,能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就像处理得很成功的光线一样,它能使拍摄的景物更富质感。群众讲话的声音可以与这些声音同时出现,这样有助于反映讲话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但要弄清楚,两者相比较,人的声音是主要的,两者同时出现时,自然界的声音只能作为“衬底”,而不能本末倒置。这时,后配的音乐不能出现。

  总之,其他任何声音都不能干扰人物的讲话声。这就要求我们在进入摄录之前,对于各种声音的处理与运用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构思,要让各种声音合情合理地有层次地出现,不能“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

  群众讲话的声音,解说员的旁白,音乐、音响是通过混合录音作为影片听觉形象,整体传达给观众的。处理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片的质量和艺术效果。因此,是先有严谨的构思和周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纪录片里,群众同期声讲话的多寡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不可能作统一的规定。影片不论长短,总是要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看到结果这样3个过程。怎样解决问题,则是我们整个影片的中心部分,观众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部分。因此,一般说来,群众的同期声讲话安排在这个部分比较好。

  “应把摄影机摆到行动中去。”这是荷兰电影导演伊文思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从我们初期试验拍摄的十几条片子来看,凡是在行动过程中摄录的群众讲话场合,效果都比较好。相反,总是坐在那里发言,效果就不大理想。

  影片不论长短,在前期创作时最好都有分镜头脚本。这样做,既有助于使前期摄录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使前期工作更有计划性,也能使后期制作有比较可靠的依据。在目前录音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更有必要了。

  为什么在新闻纪录影片里要让群众直接说话,因为群众是真正的主人。我们应该认识到,群众讲话的声音,同解说词一样,是新闻纪录影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编:王卉

评 论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