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幼儿园》:一种审视的方式-张以庆访谈录

张以庆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新浪 2011年11月29日 15: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幼儿园》似乎有两条线,一条是纪实的,另一条是访谈。这些访谈好像反映得更多的是创作者的意图,这种结构方式,是一开始就很明确吗?

   我忽然发现,如果生活就这样碎片式地去呈现,就会显得单调,于是就想还应该加一些什么元素。和孩子们去面对面的谈话也是一个看点,有的人就说,感觉特别好,他们从来没看到孩子这样说话。拍这对话难度很大,既要孩子能跟你对话,还得让他很自如,打好光,构好图,但孩子爱动,一动就出画。

   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和谐、生硬,你怎么认为?你过去的片子不是这样的 ,而这些访谈似乎和你的风格有矛盾,怎么解释?

   如果只用生活流,不加进对话,也会有一些人反对。我个人认为加进那些对话是一种结构样式,可以起变化的作用,这种结构是很有意思的。一开始,我不是用问话打断的,是用算算术打断的,出现了三次,然后再出那些对话,有些人 觉得不解。我原来想说,它体现了知识,体现了一种模式化教育,还有一个背唐诗的小孩没有用到片子里,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是非常实的东西。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它实际上是结构的开始,好像算算术跟片子没有太大关系,其实这种打断是一种结构样式,会更丰富一些。而且,它还负载着非常多义的、丰富的、多功能的内涵。所以说,这有点异样。再就是69分钟的片子,你不能才看3分钟就明白结构样式了,那多没意思。可是你打断了5分钟,10分钟,那也没意思了。

   是谁来做的这个采访?问题是谁列的?

   采访是由四个人完成的,包括幼儿园老师、少儿心理专家、助理导演和我的朋友,问题是大家共同列出的。列问题,说得容易,试想一下让我们明天去问孩子,真的特别难,孩子很直接,你就只能问这个同学怎么样,那个同学怎么样。如果问的这个问题,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会突然一转头自说自话,说他长大以后要用无铅汽油,不开麻木(载人电动三轮车),他感兴趣的是那个东西。我们不是有意非要去问一些影射的东西,但他就会自然地说他爸妈没时间管他,做生意到处吃饭,做美容什么的。我也承认我们不是专家,也在想我们的问题是否太成人化。后来忽然发现,其实和孩子是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去对话的,他所接受的都是成人的东西。

   看的电视也大都是成人的东西。

   对。我想折射出,今天真正属于孩子的东西、想象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不是我非要把他们表现得成人化,真的,这个世界给孩子的就是成人的东西,还有很多概念化的东西。比如说,“你这么大个儿,你怎么长这么高的?”,他马上跟你往那些非常概念的东西上扯:“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 ;我们问:你长大以后要干什么?小孩说:“要当科学家”,当科学家干吗的呢?“打日本人!”,他嚷嚷着恨日本人,呵呵,他没见过,可就是恨,其实他恨的是一个概念;说到“爱”,他懂得的也是一个概念,就是电视里所传达的那种狭隘的爱,说着他还有点不好意思,还暧昧地笑一下,要命吧!谁告诉他们的,是资讯。

   你早先片子里的解说词都特别讲究,特别精致,像《启程,将远行》、《舟舟的世界》,但是到了《英和白——99纪事》和《幼儿园》你就放弃了解说词,是觉得多余,还是因为难以清楚表述?你喜欢用字幕表达吗?

   都是做传媒的,你们也是学传媒的,都明白一点,当你用画面的表达,达不到的话,就要靠文字和解说来补充。如果你能充分地表达了,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再说就没有看得那么丰富了,那就不用说了。虽然,《幼儿园》也可以作点解说,可是一作解说,就会损失同期声的东西。比如《英和白——99纪事》,它太清楚了,实在是想不出要说什么了,用什么样的口吻说,说什么呀?我重视那种情感和情绪的东西,实际上就像作诗一样,它到那个地步,“啊”一声叹息,什么都不用说了。话又说回来,《幼儿园》也在说啊,就是用对话来完成的。如果需要说,像舟舟那种我也可以说得很好;有的片子不用说,也很好。或许,它不说比说要好,你得找到那种方式。而且它还具有多义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去判断,我觉得会更丰富一些。

  业界评价 陈汉元(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会长):看了《幼儿园》,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张以庆没有正面回答,但他的片子会让人去考虑这个由来己久、但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东西;也会让成年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并思考孩子们的路该怎样走的问题,明白我们既不能替代,也不能放纵。张以庆很有激情,我很喜欢他这种企图创新和不满足的精神,但这样做是要冒风险的。《幼儿园》没有解说词,但它比有解说更具有说服力。张以庆肯定有话要说,但他让事实、让画面、让镜头里的人物行为来说话。当然,不管虚构的、非虚构的,精品应该是好看而深刻,好看第一,深刻在其中。张以庆的作品大都在精品范围之内,但《幼儿园》中有些篇幅不够精到。最让我佩服、感动的是张以庆要拍什么东西时,轻易不动手,他且琢磨着,别人弄8、9个月,他要弄几十个月才会让片子慢慢成型。他不太在意社会的时尚理念,不太考虑是不是有那么多人的喝彩,他要顽强地表达自己各方面的感受。我认可他的作品和他的追求,只是希望他要注意经济效益。我看到的张以庆,或闭上眼睛想象的张以庆,总是皱着眉头的。他总有一种社会的使命感,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生命被捆绑,疙瘩特别多,他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开,很费劲!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说他,他总是皱着眉头,后背流着汗……

   童声无伴奏合唱的《茉莉花》,像一声叹息,它烘托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你为什么选择这首北方曲调的《茉莉花》?这首歌是重新录制的吗?你选择音乐的标准是什么?

   《茉莉花》这个音乐很符合片子的情绪,有一点淡淡的忧伤,是我重新录制的。但是非常遗憾,唱得不是很好,没有那种天籁般的声音,当然我还是非常感谢青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开始我就老在哼这个歌,已经哼了两年了,虽然有几种选择,但是还是觉得《茉莉花》特别吻合。欧洲不是说《茉莉花》是中国的第二国歌吗,我也找不到第二首童声的东西能够搁在这里面了。我可以一年、半年不听音乐,到快剪片子的时候才去听,去找到吻合的东西。其实我不太懂音乐,但是我能把握住怎么把情绪传达给观众。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让别人和你是共通的,节奏感也是一样的,才能引起共鸣。当然这种情绪的传达,也会有局限,因为人们的感受类型不同,而且感受力跟文化也没有关系。

   《幼儿园》已经完成一个多月了,在片子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圈内、圈外的不少人看过,湖北电视台也播出过一次上下两集85分钟版的。你在乎别人的评价吗?

   刚开始非常在乎,压力很大,生怕这个片子不如上一个片子。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在宜昌纪学会年会上播放了,当时的场面真的非常热烈,甚至有人给了非常高的评价,可是也有人接着说“但是”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会否定一些东西。当时我很在乎。慢慢地,我反复修改,对自己很苛刻,甚至会比一些评委还要苛刻。现在,修改到这个程度,就觉得有些人的谈法,可以借鉴,但我不会太在乎了,当然不是说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只是现在再来看这69′版的《幼儿园》,就觉得片子的节奏是流畅的,形式是吻合的,所以我看没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建立起了一种自信。

   这几部片子互相有什么借鉴吗?

   我拍的每部片子都没有借鉴,就是要堵死后路,不可能有借鉴,一点儿都没有。过去了就完了,我就找不着原来的那个东西了,所以也没法借鉴。创作就是创作,它不是研究。如果要有借鉴,我就会觉得特别痛苦,特别丢人。有时候会觉得,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是常态的,具有惯常的思维,在这个惯常的环境里,硬是要“生活在别处”,才会有创新。一说幼儿园,人们就已经从判断开始了,就已经限制你的想象力了。因为我们已经被社会格式化了这么长时间了,如果要保持创造能力,就得这么顽强,就得逼迫自己。

   《幼儿园》好像有几个版本,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你前后改了好几次吧?

   这和我以前又不一样,我的片子从来不改,在《幼儿园》之前我从来不改片子。那个《舟舟的世界》、《英和白——99纪事》剪出来就不会改了,镜头也几乎不会改,长度也不会改。《幼儿园》,这个片子却修改了很多次,不用拿100分钟版,就看85分钟版的,都会感觉粗糙、有重复。现在完成的是69分25秒的,我对这一版比较满意。

   《幼儿园》拍摄的结果和你的期望有没有差别?

   没有,我觉得我表达尽了。我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再含蓄了,要表达的都表达了。所以有人会问我那种常态的问题:“你有什么遗憾啊?”其实没有什么遗憾的,除了这个歌儿。当然,片子要硬剪掉5分钟,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要做这些调整?

   《舟舟的世界》、《英和白——99纪事》都是从一开始就一气呵成的,想法和拍好的片子一直是吻合的,它们在拍之前和成型后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我开始想的那样,我甚至很得意。但这个片子是在摸索中成型的,这跟片子本身的创作过程是有关系的,是慢慢才找到它的定位的。

  业界评价 刘效礼(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幼儿园》是纯粹意义上的纪录片,拍得非常好,也很好看,在画面、镜头的组接、声音的处理上做得都很优秀。尽管拍摄的题材是老题材,但张以庆在开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样优秀的作品每年能出十部左右就好了,这也是我们纪学会的光荣嘛!对这么一个大国来说,总体上还是嫌少了。我不觉得这是“张以庆化的幼儿园”。对张以庆的片子有争议是件好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但是我们对纪录片的界定不要太苛刻了、太苛求了,那样会束缚了我们的发展。他就是用电影的手法表现,有什么不可以呢?咱们看看国外的纪录片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这当然和他们台领导的支持分不开。《幼儿园》还是有价值的,我希望教育者和孩子们都来看看。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