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通向自由之路
公元645年,玄奘从印度返回长安。十九年的时间,长安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大唐正在步入盛世。唐太宗原谅了当年私自出国的玄奘,并力劝他返回俗世,为蒸蒸日上的帝国效力。此时的玄奘已大彻大悟,心中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他婉言谢绝了皇帝劝其还俗的建议。玄奘的事业在于佛经的翻译,他从印度带回了整整657部佛教经典。佛经翻译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必须得到大唐政府的支持。玄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世事人情的通晓,很快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文化翻译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今天,在陕西西安一带,与玄奘有关的文化古迹主要有两处。其一为西安市区的大慈恩寺;其二为陕西铜川市的玉华宫遗址。大慈恩寺是玄奘亲自设计建造的,其中大雁塔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印度菩提迦耶著名的大菩提寺。大慈恩寺一直保存到了今天,铜川的玉华宫只剩下了遗址。而玄奘译经的第三个地方,弘福寺,就踪迹全无了。
译经工作持续了整整十九年。公元664年的春天,六十五岁的玄奘在玉华宫圆寂。玄奘非常从容地离开了人世。史料记载,预感到不久于人世,玄奘将弟子们召集到跟前,逐一安排了后事,然后微笑着走了。最后的十九年,玄奘一方面致力于佛经的翻译,这是他安身立命的事业;一方面全力协调当时的佛教界跟中央政府的关系。玄奘明白,佛教的昌盛离不开帝王的认可和支持。为了佛教的发展,为了僧人们的平安,他周旋于大唐帝王和权贵的左右,费尽了心机。晚年的玄奘,表面上奔波憔悴,内心其实非常安详宁静。他完全解除了心魔,圆满已经降临。
听闻玄奘圆寂,当时的唐高宗李治说,“朕失国宝矣”。玄奘下葬那天,长安及周围州县送葬者百万余人,哀痛之声响彻天宇。
金铁木
2007年5月于冰窖口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