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身心与精神的跋涉--拍摄《山洞里的村庄》

郝跃骏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央视网 2012年10月08日 16: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当然,纪录片的发展的确需要独立的空间,需要不受大众影响而独树一帜的“纯正”的氛围,需要不仅仅对个人,也对历史负责的独立纪录社会、表达自己意愿的纪录片作品。但是,我个人以为,无论在任何体制下,作为纪录片制作者,明白为谁而做非常重要。既然我们的纪录片需要面对观众,就不能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和需求。所以,我以为,在我们的媒体中,纪录片不能总是些“鸡毛蒜皮”,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后面也一定要有点“东西”才行,即便是对“状态”的描述也一定要有“意思”。纪录片再怎么“无主题”或者主题再怎么“多义”,也不能不讲“意义”,至少也要有“意思”。

纪录片所要表达出的东西至少应当是人类共性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对简单日常生活琐事的简单纪录,应当是建立在哲学的或人类学观点之上的思考。我一直认为,无论我们拍摄纪录的是哪一种族群,也无论是哪一种文化,如果我们远离了人,远离了人所关注的,那些具有人的共性的东西,那些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我们的纪录也就失去了意义。不管怎样,我以为好的纪录片,它总可以穿透任何时空,看完后总能给人以回味和思考。

时间倒回九年前,1994年我在德国参加一个电影节时,通过一个德国朋友找到了长达7个小时的英文版的《云之南》,仔细拜读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丽江,找到了片中的那个唐医生。以后,我通过唐找到了其他几个主要人物,我确信他们拍摄的故事有97%以上是真实的。

一部纪录片,变成了一次完全免费的义务宣传,它为丽江、为云南、也为中国对外宣传所带来的影响和效益,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包括挪威国王和王后在内,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看完《云之南》的故事,来到了丽江,认识了丽江,也认识了中国。

于今在国内,也有了类似的事例。1999年底出来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事先并没有多少宣传炒作,但播出后很快出现了北京近年来纪录片少有的轰动效应。这部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历时四年,自筹资金拍摄的纪录片深深打动了观众,创下了北京电视台纪录片的高收视率。

《最后的马帮》在昆明某媒体第二档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竟然超过了在同期播放的电视剧。我以为这是一个有意味的现象。

电视媒体,怎样处理纪录片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并不是纪录片制作人自己能够运作和处理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媒体有没有观众意识,或是需不需要具有观众意识的问题。纪录片一直被认为是非大众的少数文化精英的东西。但国内外许许多多成功的范例已经表明,普通大众同样需要纪录片。现在是我们重新的审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的时候了。纪录片不是没有观众,现在所缺乏的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制作出真正能够满足观众的纪录片;另一方面,我们也还没有培养出一批像欧洲那样的纪录片观众群。

现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对“虚构和非虚构”、“创作”与“纪录”界限的任意模糊,已经超越了我们对纪录片理论问题的探讨,而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了。说轻了,是圈内有人在欺骗观众、欺骗评委;说重了,那就是,圈内有人在掠人钱财。

功利,将毁掉我们的纪录片,功利,将使我们的纪录片最终走向死亡。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