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纪录片《望长城》,被誉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始于该片。20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访了该片的总导演刘效礼,并与之进行了一次近距离长谈。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带我们重温了那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毛遂自荐
1988年12月9日,刘效礼带了几个帮腔的,直接叩开了负责招标工作的副台长陈汉元(也是《望长城》总制片人)的办公室,毛遂自荐。
1962年的夏天,刘效礼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后到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电视编导系学习。1966年,他顺利调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当刘效礼接到《望长城》这一任务时,他在中央台已经待了整整22个年头。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纪录片正迫切面临转型。在拍摄《望长城》之前,国内纪录片多以宣传、说教为主。中国早年纪录片都是‘画面+解说+音乐’的叙事方式,片中没有同期声,作者往往怕观众看不懂,就采取大段解说。”刘效礼介绍。
一个偶然机会,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来中国交流纪录片创作经验,大师的发言让刘效礼对纪录片创作有了深刻感触。刘效礼回忆说,当时伊文思直接指出,“为什么中国纪录片光张嘴,不说话!”刘效礼感觉脸颊火辣辣的。
其时,国外纪录片大部分已有同期声,且随着技术进步电影胶片在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已可以被取代,同期录音成为可能。让电视纪录片可以实时“说话”,成为改变中国电视纪录片旧有面貌的突破口。早在创作《让历史告诉未来》时,刘效礼已经开始尝试同期声,尽管效果很好,但是只限于局部使用,还不足以形成对整个电视界的冲击。他一直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88年,日本东京广播公司(TBS)为庆祝建台40周年,策划了两个纪念活动:一是随苏联宇宙飞船拍摄太空;另一个是要与央视的中国同行们合作拍摄《万里长城》。中央台决定用投标方式挑选《望长城》总导演,消息传来刘效礼很兴奋。基于22年的电视经验,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准备去投一下标,也想去尝尝合拍的滋味”。
12月9日,刘效礼带了几个帮腔的,直接叩开了负责招标工作的副台长陈汉元(也是《望长城》总制片人)的办公室,毛遂自荐。“由于长城是大型防御工事,两边还驻扎军队,越往西越艰苦,身为军人的我有‘天然’优势。”
半个小时后,刘效礼毫无悬念地成为《万里长城》(《望长城》原名)总编导。很快,央视台领导组建了团队,又挑选出另外两名编导,一位是程宏(现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时任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部组长,后程宏因故只拍到一半,他推荐魏斌(现社教中心副主任)完成了后半部分;还有一位是崔屹平,原《中国电视报》副社长;其他成员以现役军人为主。于是,历时3年之久的艰苦拍摄制作工作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