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两个版本
“纪录片感人的画面往往是抓取的,而非事先设计。”
刘效礼称自己的团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程宏、崔屹平分别带领A、B两大组,A组下面又分成两小组、B组下面也分两小组,大概七八人一组,兵分四路。”
四路兵马按《望长城》的四个主题分工合作。第一部《万里长城万里长》,讲述长城的军事功能;第二部《长城两边是故乡》,讲述长城两岸民风民俗;第三部《千年干戈化玉帛》,有关骑马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融合;第四部《烽烟散尽说沧桑》,选取的是有关生态的话题。摄制组采取一路一部,一个编导负责一部,一部又分上中下三集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在当时是比较大的创新。
“《望长城》经费主要由日方投资,共计125万美金”。资金分配很明晰,中国长城学会5万美元;日本提供6辆尼桑越野吉普车,两辆中科面包车,这些车合计经费约20万美元;余下100万美元是拍摄创作经费。
“这些资金总共拍了两部片子,一部是中国的《望长城》,624分钟;一部是日本的《万里的长城》,360分钟。”两部作品采取各自创作的方式,由于观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因此两部片子的视角和取材都截然不同。“我们主要聚焦发生在长城两边的百姓故事;而日方更关注是谁发现了长城,谁修建了长城,长城的功能等等。两部作品中只有一个场面——烽火狼烟是合拍的。”刘效礼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当时他们还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到底是烽火狼烟传信快,还是日本的越野吉普车跑得快?结论是烽火更快。
“《望长城》中有一个飞机追太阳的场景,是在车上抓拍到的,这也成了《望长城》的结尾画面”。同样“不期而遇”拍到的画面还有《望长城》的片头:一个闪电过后,镜头里出现长城的剪影,配乐清唱“一次一次地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身边……”当时的摄影徐海婴抓拍下这个镜头后很兴奋,立即告诉了刘效礼,刘效礼一看喜出望外:终于有片头画面了!在纪录片的不断创作中,刘效礼发现:“纪录片感人的画面往往是抓取的,而非事先设计。”
一年多后,《望长城》终于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望长城》的粗编在国内完成,精编在日本进行。从前期策划到《望长城》的最后出炉,总共历时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