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也谈纪录片和纪录片精神

郝跃骏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纪实台 2012年10月09日 10:04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郝 跃 骏

一、怎样称呼纪录片的作者?

    纪录片的作者怎样称呼?如果称“导演”的话,那是否说纪录片也需要“导”需要“演”?如果不称导演,那纪录片的作者是什么?十五年前曾与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可到现在仍还有人在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以为还是有必要公开聊聊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纪录片应当是一种地道的洋玩意,它与电影一起诞生、一起发展,所不同的是纪录片是非虚构的,是一种具有文献性和真实性的的非虚构的影视片种和类型。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在电影类型诞生的早期,人们都把他的作者称为Director,意思是“一部片子拍摄的组织者和提供整个思想轮廊的人”。电影传入中国后大多在“虚构电影”领域应用,于是Director被翻译成了“导演”,具有“指导表演”的含义。然而,对于那些非虚构的纪录片的“作者”来说,如果Director的中文翻译还是“指导表演”的含义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所以,这是一个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在中文里怎么称呼纪录片的作者?在早年新影的纪录片和后来诞生的电视专题片和其它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它的作者也曾被称为“编导”或“编辑”。前者是“编辑”和“导演”的简称,而后者仅仅只是一部片子的后期编辑、制作者,大多没有参加片子的前期制作(这在英文里分得很清楚,那就是Editor,但Editor译成中文后又时常与“剪辑人”的概念相混)。所以,无论是“编导”还是“编辑”都难以准确表达这一职业的特性。纪录片的“作者”是否需要有自己专门的中文称呼?我个人以为这好像并不是很重要,但细细观察起来,在西方纪录片圈内对这种职业的称呼可能反映了某些纪录片理念的问题,称呼的不同似乎代表了作者不同的纪录片流派倾向。于是,这可能也还是个问题。

    我差不多每年都到国外参加国际影展,现在,国际上对于纪录片的“作者”大体上有三种约定俗成的署名: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Director,另一种以“A Film by……”相称;在“直接电影”流派中,“导演”一词则被包含力更大的“电影制作人”的称呼代替了,这就是第三种署名“Filmmaker”。Filmmaker是八十年代以后才在纪录片领域又出现的一个新的合成词汇,国内的《英汉字典》中还找不到。

    三种不同的署名方式,从字面上细细划分,他们有一些差异。传统的“导演”一职仅仅表示他是一部片子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而已,而后两种大多往往集导演、摄影、撰稿为一身,是以摄影(像)机、电影胶片(录像带)为唯一工具和载体来表达思想的“作者”。现在,那些标榜自己的作品是纯纪实主义的或一些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纪录片制作人大多用后面的称呼。而对于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则大多延用传统的Director。

    A Film by……直译是“这是谁谁的作品”,表面上意思与Director完全一样,但字面后的含意有些差异。大凡作者可以自由或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既可以是独立制片,也可以不是独立制片)纪录片作品都不用Director,习惯用A Film by……,一些“个人电影”、“学者电影”和那些所谓的“作家电影”大多用此称呼。

    Filmmaker则在习惯上大多是完全意义的“独立制片人”,在所谓“直接电影流派”中使用的人较多。Filmmaker既包含了“导演”、“摄影师”、“制片人”,也包含了“剪接师”和“录音师”的功能。同时,使用Filmmaker的人大多表明作者的省份是“独立”的。这是国际通用的一些习惯。

    我个人以为,实际上在我国的电影、电视界,无论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导演”一词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没有必要再去发明新的词汇。怎样称呼纪录片的作者,一是尊重习惯,二是尊重自己的喜好即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观众会把使用导演一词纪录片作品误解为“虚假”和“导演”出来的。不要把我们的观众想得都如此弱智。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