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内容摘要】 本文就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问题进入了探讨,并对国内纪录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障碍的主观、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以国外纪录片市场化运作个案为例论证了纪录片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纪录片;市场化; 国际化
我两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叫《直面市场: 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的文章, 谈到中国纪录片界面对市场因素的突然闯入, 处境显得有些尴尬的现实, 还简单分析了形成这种境况的背景和原因。其实, 近些年来, “纪录片与市场”这个命题一直在左右着我对纪录片的思考, 因为这个貌似外在的因素, 对于在特殊环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纪录片来讲, 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 其产生的影响绝不仅在表层, 更在深层。可以说, 市场的因素, 不仅改变了中国纪录片制作的机制、流程, 也改变了中国纪录片的形态, 甚至动摇了传统的中国纪录片观念。
正是市场的因素, 使得中国的纪录片开始面对现实的传媒环境, 并学会在其中求生存求发展。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金钱回报, 而是促使纪录片在一种理性状态下多元发展, 在一种良性健康的机制中走向繁荣, 让更多的人享受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市场化必将使得中国纪录片从个人或小群体的圈子里跳离出来, 从而开始社会化。这是中国纪录片走向成熟的又一段必经之路。
一、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化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我国的纪录片界开始谈市场化之前, 说得比较多的是国际化。当时所谓的国际化,主要是在创作理念方面要学习国际上的纪录片观念、语言、手法和风格等等, 使缺少生气的中国纪录片在观念和形态上有一个改变, 同时便于拿出去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那个阶段开始, 国内纪录片界的各种国际交流比较频繁,国内纪录片人通过参加国际纪录片电视节、举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与国外同行合作拍片等途径, 接触了不少国外同行以及他们的作品, 了解到一些与国内不同的纪录片观念和创作手法。
国外的纪录片观念和方法激发了国内纪录片同行的创作热情, 出现了一些好作品, 并陆续有作品在国际电影电视节上得到认可, 获得奖项。大家觉得纪录片是一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并有观众收视潜力的节目形态。一些电视台在较好的时段开播了纪录片栏目, 并给纪录片人营造相对好的小环境, 给予相对特殊的政策。新的观念和手法拍出来的纪录片令观众耳目一新, 收视率高得令现在的人难以望其项背。一时间纪录片在国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黄金时期”。
然而, 这种势头并没有保持多久, 而是逐渐地减弱。事实上,我们的纪录片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始终缺乏整体的竞争力, 而且在国内也没有真正形成像电视台其它类型节目的那种气候。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纪录片在创作观念上进行国际化的同时, 纪录片制作经营的理念, 即纪录片市场化行为方面并没有同时跟进国际化。其实, 在纪录片制作、传播、消费整个过程中, 市场行为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纪录片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 当时所谓的国际化, 事实上也就变成了一个很不完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