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尽量降低对被记录者的侵扰和伤害
湖北纪录片
不要迷失文化方向
长江商报:评价一下湖北的纪录片。
张以庆:湖北的纪录片在全国发展已经很不错了,湖北是有这个优秀传统的,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台基本上都取消纪录片,都以收视率为主。而湖北还有 “湖北纪录片室” 这个建制,去年也出了作品的。
其实,从各种资源优势看,也就纪录片这一块,地方台算是和中央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我也希望纪录片这块在今天的混乱中不要迷失方向,不要断了脉。留一些火种,等到真正需要文化大启蒙时,再随时将它启动起来。
长江商报:在湖北谁比较有潜力?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拍纪录片?
张以庆:这个不好说。但要拍纪录片的话,要有文化追求和文化修养,要有激情,有独立思考能力。
长江商报:一些影评指出,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注重形式而非内容,这是除“文化隔阂”外,不能在世界上获得整体推崇的重要原因?
张以庆:其实,我们就是一个纪录片的资源大国,只是很多题材我们没有挖掘到。而且,趋向就是我们都在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文化价值。这不是形式和内容等手法的问题,也不是制作问题。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就不是纪录片这个文化类的方向。
前段时间我担任四川电视台国际纪录片评委,当时中国拿出了300多部片子,其中200多部都是少数民族题材的,一下子让“少数”成了“多数”。而且,大多制作比较粗糙,没有对现实地思考。感觉整体是在下降的,总体上是滑坡的,是逃避现实的。纪录片现在在各个电视台都处于边缘化,而且都很强调市场化走向。
实际上,它的属性问题需要重新探讨,到底是商业更重要还是文化更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做片子,都不大用功,不会深层次的投入和牺牲。
本报记者 王巧爱
张以庆
1954年生,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
主要代表作有纪录片《舟舟的世界》(1997年)、《英和白》(1999年)、《幼儿园》等,分别被译成英、法、德、日、荷兰语等,进入欧美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方面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个、国家级政府一等奖3个、中国电视“金鹰奖”2个、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最高奖2个、国际大奖4个、国际大赛提名奖8个。
曾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新闻名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