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解读张以庆:绝望之后的灿烂

张以庆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人物》杂志 2011年11月29日 16: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三

  以我的推测,张以庆进到电视台之后的压力应该是非常之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几乎没有一样可以让别人看重他的东西。他赤手空拳。他单枪匹马。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甚至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更要命的是,他并非一个血气方刚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那时的他已经三十好几。用常规的眼光看,这在电视界已经不是一个打拼的年龄,而是一个功成名就开始享受胜利成果的年龄。与他同年出生的人们都已经拍出了足以让自己在电视山头立足并领略荣誉风光的片子,成为电视台一叫一声轰响的人物。而可怜的新入道的张以庆此刻却刚刚抵达山脚,他才换上鞋子,准备起步来爬这座满是竞争对手的山峰。放眼望去,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有着更能比张以庆拍出好片子的先天条件。

  其实压力何曾只是来自外界。相当多的成分倒是来自张以庆自己。我所知道的张以庆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是一个不甘于做庸常之辈的人,是一个不愿意让同行轻看的人,更是一个想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这种想要有所作为的上进的欲望,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多年教导的结果,张以庆也逃不出这种宿命。

  今天回想起来,有一点,张以庆倒是应该庆幸的。那就是:十几年前的电视台,并非一个高手林立之地。因为它的社会地位的虚高和经济利益的实惠,使得它的人员组成结构十分复杂。这样的结果导致电视台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应付日常播出倒也罢了,但做出有水准有价值的电视片,却实在为难他们。同时,电视台又不是一个让人产生斗志让人奋进之地。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时,旋风一样变幻着的新生活,每天都对这些游走在新生活中的电视人进行着强刺激。很多人的眼花了,心乱了。电视台渐次变成了一个浮躁肤浅而容易腐蚀理想、容易消解意志的地方。与张以庆同时攀登的人们,有人原地躺了下来,有人减缓了步子,有人改变了方向,有人更是索性退了回去。当然,任何一座高山,总归会剩下一些执著的攀登者,他们是一群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目标的人。这群人中就有张以庆。

  对张以庆来说,这就是他的机会。此刻他所有的短项全都变成了他的强项。他没有根基,但他有目标;他没有文凭,但他有才华;他没有背景,但他有阅历;他没有名声,但他有社会经验;他没有专业训练,但他有文学功底。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那就是他天生敏感的直觉,他面对工作的热情,他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坚持到底的信念,以及他小心谨慎的性格。拍电视是一个集体行为,需要合作同伴的团结,需要人文环境的和谐,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从事这个行业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即是张以庆在电视界的山道上比别人走得更高更远的最大前提。

  从1987年起,张以庆拍出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纪录片。最早从《童年,七彩的歌》到《红地毯上的日记》到《启程,将远行》到《舟舟的世界》再到他目前的顶峰《英与白》。他每一部片子的出手,都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一次。如果说他早期的作品还有些矫情,更带有文学青年的那种小资情调。但拍到后头,整个状态都变得流畅和自如起来。

  可以说,张以庆终于实现了自己。他找到了如何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那是他用文字没能做到的事。现在他选择了镜头,镜头成为他向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语言。

  十几年来,他就一直这么拍着,只盯着这一件事干到底。有时候,你觉得他就像他的纪录片《英和白》的生存状态一样。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也不管他的同行又在做怎样新的尝试,他只是心无旁骛地做他想做的事。纪录片仿佛是英,而他自己则是白。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