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和时代语境 映万千气象——2007中国纪录片述评

何苏六纪录片名人工作坊 良友 2011年11月29日 11:29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2007年,中国纪录片生态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影像、各种声音构成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复调性旋律。回顾这一年不同阶段、不同时机推出的一系列与历史事件或当今现实紧密关联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纪录片进一步实现着对于历史事件的现实化注解和对现实事件的历史性纪录。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文献纪录片成为一大亮点,并且努力把历史影像与现实进行对接,让历史影像在当代政治逻辑的构架中完成新的意义系统的组合和建构。人文社会类的纪录片也依然是主要形态之一,不过在人性理念的导引、人文关怀的旗帜下,一些纪录片开始超越社会因素的引力,进行着更贴近内心的表述。首次出现的自然类商业纪录片,不仅为纪录片的经营运作提供了一个案例,更完成了一次寻求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理念上的洗礼。

  同时,这一年里中国纪录片相关活动的频繁出现,国民对于纪录片的热情日渐提升,尤其是国家高层对于纪录片关注度的加强,显现出中国纪录片影响力的提升。这一切,无不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纪录片春的萌动。

  笔者通过对纪录片界重大活动的回顾、重要作品的解读、重点研讨会议的观照等角度,对2007年中国纪录片整体的生态进行盘点,意在描摹这一年中国纪录片领域初显的种种有意味的印迹。

 

  常规的活动,超越常规的内涵——2007年纪录片活动纵览

  纵览2007年中国纪录片界的一些重大活动和事件,虽然多半是例行的常规性安排,却多半能从中解读到超越常规的内涵。

  第十三届上海电视节于2007年6月11日拉开帷幕。因为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电视节开幕晚会《我们在场——中国纪录片30年》选择了用纪录片的视角回顾这段峥嵘岁月,这既是对改革开放正确决策的呼应,也是对纪录片人书写历史的一种致敬。在悠扬的《长江之歌》中,大量纪录片经典镜头交替出现,与镜头紧密相连的是30年里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从民工潮到申奥成功,从香港回归到神州五号返回……晚会从“纪录片人在场”说起,由“家国情怀”说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编导用改革开放30年中重要的纪录片影像资料梳理了这段风雨历程,寓意隽永。

  晚会还邀请一大批纪录片导演,在有声有色的影像之中,讲述当年拍摄纪录片背后的人与事,以此见证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6月14日,上海电视节举办了以“纪录片的国际语言”为主题的论坛,邀请到了法国纪录片编导凯瑟琳·雷默、自然历史频道总监以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获得者韩国的崔明慧等人参加。近年纪录片在悄然发生变化,该论坛围绕纪录片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经营策略乃至品牌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意在从纪录片本体、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乃至营销等角度分析追踪这种变化。最后,在6月15日上海电视节的颁奖典礼上,包括《戈林》在内的多部作品获得了肯定,分别获得最佳历史文献类、最佳自然类、最佳社会类等分类奖项,《马戏学校》获得本届电视节“白玉兰”评委会大奖。它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成为职业马戏演员前的艰苦经历。该作品是一个关于生存和竞争的故事,作者从小演员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细密的人性体验,观者也能从影像中感受到整个社会匆匆的脚步。这种主题的选择,本身就是对时代语境的一种隐喻。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