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四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解说词

纪录动态 央视网 2015年06月08日 15: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第四集 简介

        二战结束后,为了化解德法两国的宿仇,使欧洲摆脱分裂的局面,德国切实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随后又在领土等重大问题上向波兰等周边国家做出承诺。德国的付出和妥协,特别是德法两国的合作,终于促成了欧洲的统一和复兴。而日本,由于战后缺乏反思,则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

        解说词

        欧洲,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国家政治实体——欧盟,跻身其中的28个国家,经济政治高度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紧密的联结,使欧洲比其它地区拥有更确定和长久的和平发展愿景。而这一创举,正是基于被称为宿仇的德法两国在战后的和解与合作。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曾是雄踞世界的霸主,而两场世界大战过后,欧洲被战火夷为废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来到柏林,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仅清理完柏林的废砖烂瓦,就需要二十年。 

        此时,两次大战的发动者德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它被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民穷财尽,四面楚歌,几乎处于昔日敌对国家的紧紧包围之中,特别是西邻法国。德法这对死敌,仅在二战结束前的70年里,就爆发了三场惨烈战争,法国人对德国怀着巨大的畏惧和仇恨,坚决主张肢解德国,使它永远不再有战争能力。

        而德法两国,自古就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它们的选择,决定着欧洲的未来。

        就在德意志民族内外交困的时刻,1949年,73岁的老政治家阿登纳就任联邦德国总理。

        早在一战期间,阿登纳就开始对欧洲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欧洲之所以战火不断,是因为各国都以均势保持战略平衡,一旦均势打破,必然发生战争,因此,能够拯救欧洲的,必是欧洲的统一与联合,而欧洲的联合,必须、也只能建筑于德法这对世仇国家的和解! 

        冷战的大幕在欧洲落下,美国需要德国共同对抗苏联,于是,法国不得不放弃对德强硬立场,开始考虑以其它方式遏制德国。

        梅兆荣(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因为在那个时候,所谓的战争物资,最主要就是煤和钢,这占有的煤和钢最多,它的国力就强,它的军事实力就最强。

        德国拥有强大的煤钢产出能力,要遏制德国的战争潜能,就要控制它的煤钢生产。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建议设立机构共同管理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产业,目的是通过共同掌管煤钢这些重要战争物资,实现相互制约。

        顾俊礼(中国德国研究会会长):当时法国人提出来要搞煤钢联营的时候,阿登纳实际上正在开会,他正在组织开一个会。而当时他的助理人员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当时从会议室出来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支持。

        梅兆荣:因为他知道,不接受这个东西,人家就怀疑他。不接受这个东西,他要发展自己就很困难。所以他必须接受这个东西。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包括德法意等六个欧洲国家,为欧洲一体化开创了先河。但德法要实现和解,还有更加艰难的课题。

        战后,法国实际上独占了德国第二大工业区萨尔州,而美国对此表示默许。阿登纳面临着痛苦的选择,他不能放弃萨尔的主权,也要坚决将德法和解执行下去。他克服了国内民族情绪的鼓噪,顺承法国人的意愿,同意萨尔区在经济上归属法国,以换取在政治上保留萨尔区人民自决的可能。1957年,萨尔区终于通过公投重回德国。作为补偿,德国向法国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援助,并把萨尔矿井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给予法国。

        阿登纳曾说,我们的整个未来取决于同法国和解。 “信任只能慢慢地、一步步地重新获取,而且必须认真小心,避免任何足以再次引起对德国猜疑的事情”。

        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回忆,从1958年秋季到1962年中,阿登纳与他之间通信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一百多个小时的会谈。终于促成了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爱丽舍条约》)的签订。

        《法德合作条约》(《爱丽舍条约》)签订时,阿登纳已经是87岁的老人,为了这个政治理念,他努力了整整14年。1967年,阿登纳去世,媒体评论说,他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阿登纳时代结束了,但德国的脚步没有停下。1969年,左翼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勃兰特当选总理,开始推行旨在谋求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和解的新东方政策。在此之前,联邦德国采取的是向西方世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梅兆荣:你就把所有的苏联的东欧国家,都排斥在外了。而苏联东欧是他的邻国,而且是他也是,二次大战的牺牲者。你要这个解决历史问题,解决这个民族的矛盾的仇恨的问题,解决这个历史上的这个疙瘩的问题,那你就必须要解决一个同苏联东欧国家,关系的所谓正常化的问题。

        1970年12月,勃兰特出访波兰,旨在解决德波边境争议。1945年,在商讨战后处置德国和解决欧洲问题的波茨坦会议上,原属德国的领土,奥德-尼斯河以东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波兰。

        此次出访,德波两国签订《华沙条约》,德国首次承认德波在奥德-尼斯河的边界,并表示今后也将不再有领土要求。

        顾俊礼:我所知道德国人内心里面对这个边境不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毕竟是德国的大片领土给了波兰,但是德国人也只能忍了,没有办法,所以德国为了这个欧盟的欧洲一体化的稳定和发展,它还是做的很多牺牲。

        就在即将签署条约的这天,雪花纷飞,阴霾寒冷,勃兰特在向华沙犹太人纪念碑敬献花圈时,突然跪了下来。

        这一举动震憾了在场的所有人,西方媒体惊呼,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

        在勃兰特主导下,联邦德国先后同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和解。

        1990年,两德重新统一,德国再次表明,承认既有边界,此时,德国领土已由二战前的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35万平方公里。而德国放弃的不仅仅是领土。

        顾俊礼:本来这个德国马克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元的坚挺的货币,很坚挺的,但是德国在面临统一的时候,当时法国密特朗总统就有点不痛快,我愿意支持你德国的统一,但是好歹你德国也得做出点牺牲,你也得给我点好处,所以今天这个欧元实际上就是德法合作中德国让步妥协一个产物。

        梅兆荣:法德两国,一定要合作。任何事情,在欧洲问题上,不能跟这个法国对着干,法国不同意的话,那德国就得等一等。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法德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而德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始终是欧盟预算最大的净出资国,在欧债危机中,更付出巨资力挽危局。

        梅兆荣: 我觉得德国人,正确的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如果说希特勒想通过枪炮,通过战争来扩大它的生存空间。那么德国人现在战后呢,通过它的优质的产品,通过它的经济的实力,来扩大市场,来赢得人心。

        吕森(德国历史学家):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欧洲人的思想已经明确,欧洲的土地上将不会再有战争发生。欧洲人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他们不能回头,不能再回到过去的德国,这不仅仅是德国人,更是全欧洲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体会。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血缘。但自甲午战争,到二次大战,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的民族创痛。战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着眼长远推动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两国人民在上世纪7、80年代有着较好的民间感情。

        但是,从那时起到今天,日本官方除几次极为谨慎而有限度的道歉,经常在历史问题上模糊事实、反复不定,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在近十几年来,矛盾日益尖锐。

        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修改宪法解释,再次激起各亚洲国家对日本未来走向的强烈质疑。

        纪实 示威游行现场口号:保护宪法 安倍下台。

        解说: 2014年6月,上万名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街访:对于这样不经讨论就决定的事情,我觉得很有危机感。

        街访:一旦自卫权解禁,日本一定会成为打仗的国家。

        为使自卫队海外作战的诉求合理化,安倍曾提出修宪目的之一是因应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越来越尖锐的海上冲突。

        蒋丰(旅日作家):用现在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已卸任)所说,他说日本患有一种和平痴呆症,年轻人不关心军事,年轻人不关心军队建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日本这种现状,要发展军事,要改变他的军事的体制,那么怎么办?就只好去宣传中国威胁论。

        二战结束时,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精神,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理应归还中国,但以后美国人又将该岛“施政权”交给日本。90年代以来,日方不断挑起争端,2012年,更上演“购岛”闹剧。对于这些行为,中国政府均表明严正立场,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完全非法。面对中方严正立场,美方不得不公开表态,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但日本却持续进行海上挑衅。

        刘德有(中华日本学会名誉会长):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起来的时候,他也是一点一滴的,日本话叫なし崩し,就是一点一点的叫你不知不觉间,到那一天你醒悟起来的时候他已经都做了。

        胡坤:对日本来讲,无论站在他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他都应该反思这个我们为什么发动针对东亚邻国的侵略战争,这其实不仅仅说是邻国的要求,他本国以后未来的世代也需要这一个世代去把这个问题理清楚。

        同期声:这不是国家和国家的问题

             是受害者和国家的问题

        在东京的日中学院,原四野老兵日本人山边悠喜子正在进行关于日军在中国战争暴行的演讲,这样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85岁的山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

        山边少年时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生活,日本战败后她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卫生员。50年代回到日本。退休后,山边经常在日中两国之间往来,慢慢了解到当年日军731部队惨无人道的战争罪行。她加入了中国学者的调查队伍,同时,开始在日本寻访战争亲历者的证言。

        然而在731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的家乡,山边却无功而返。

        山边悠喜子(日本友人):

        那一个村子全是731的人,贫困的农民他成一个地主了,有钱了,那样一来,对石井四郎没什么意见,而且特别是好像是谢谢石井四郎啦。

        解说:

        石井四郎,原731细菌部队最高指挥官。战后,他曾试图诈死以逃过审判,而 731部队的高官们最终控制了大量日本的公共卫生机构、医科大学,及生物科技公司的要津。对这桩罪行,日本舆论长期保持沉默。

        山边:日本人的性格就是过眼就忘,不是忘了,而是想把它忘掉,因为这是日本人在战争中做的坏事。

        从1993年起,山边和她的伙伴们开始在日本各地举办731部队战争罪行展览,发愿筹集4000万日元扩建哈尔滨731陈列馆。

        山边悠喜子:

        有钱人是不会出钱的。出钱的都是小学生,问我,阿姨这是什么,跟他们解释之后说这可了不得,就把自己的零用钱1日元,10日元,最多也就100日元,放到箱子里。

        2014年6月,我们来到了位于东京市郊的山边家。

        几年前,为了筹集资金做展览,山边卖掉了位于市区的大房子,住进了郊区狭小的老年公寓。在山边小小的家里,除了简单的生活设施,到处堆满了研究中日战争的书籍以及山边保留下来的一本本相册。

        山边同期:

        大概是在桂林

        以前没有这个白大褂

        山边悠喜子:

        现在的日本特别危险,安倍这么做的话,我们自己觉得有一种危机感,所以这几年当中我们必须得站起来。

        2014年6月,在位于北海道大学的礼堂内,由继承抚顺奇迹会所派生的再生大地合唱团正在准备着他们的同名曲目表演。

        (这段同期声,不上字幕)

        解说:

        姬田光义是中央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也是这支合唱团的创办者和负责人。

        姬田光义(日本学者)

        还活着的最年长的战犯有101岁了,最年轻的是93、4岁左右,要怎样接班,这个很难。

        1949年,中国政府决定对留在中国大陆的1000余名日本战犯进行教育改造,到1964年,这些接受改造的战犯全部被释放回国,回国后,他们成立了继承抚顺奇迹会,用战争证言揭露真相,回馈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宽容和改造。

        (音乐组曲歌词:我的孩子仅仅一岁就被日本兵杀害了。)

        解说:

        这首歌曲讲的是一位中国护士,自己的孩子被日军杀害,却要照顾战犯管理所里的日本军人。最终她战胜了仇恨,用宽容去感化这些战犯。

        合唱团成员:

      这样愚蠢的历史是不能够重演的,我们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卷入战争,所以这么努力地在做。

      (合唱尾声)

        解说:

        尽管力量还很微弱,但是这些对历史怀有良知和道义的人们在奋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歌词: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2015年3月9日,默克尔在日本东京发表演讲时指出,“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她告诉日本要直面历史:“二战后德国能够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诀别”。

        一天后的3月10日,是二战末期东京大轰炸70周年,安倍打破日本政治惯例,以首相身份参加追悼活动。安倍在发言中未对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使用“侵略”等词语。舆论总结:安倍强调了日本在二战中的“受害者”身份,他在提醒世人日本国民在那场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的一篇评论称,美国应惊骇于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如果日本是二战受害者的话,那么就不是东条英机,而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成为战犯了。

        2013年9月,一张德法领导人与二战幸存者拥抱的照片感动了世界,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讲,只有承认历史,才能建设一个美好未来。

        二战期间,日德两国都向邻国发起了侵略战争,然而,七十年后,德国凭着真诚的忏悔得到欧洲与世界的谅解,矢志不渝地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为世界带来和平发展新模式。而日本,在战争过去70年之际,没有深入反思战争带给本国和他国人民巨大的伤害,甚至遮掩历史真相,挑动边界争端。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那些可怕的杀戮和6000万个死于战火的生命告诉我们,当战火燃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一个民族如果不能真正反思这段历史就意味着它无法对人类的未来交出自己的担当。我们祈愿和平,祈愿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能真正跨越战后,拥抱和平。

        《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视频点播

 

 

 

纪实台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