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导语] 应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国电影100年》总编导王美彪的邀请,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就提出的“经营历史”的发展策略接受了采访。分别从经营历史的现实选择、发展思路、具体步骤、理论意义以及在中国电影产业改革中新影如何独辟蹊径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被采访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高峰
采 访 者:32集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国电影100年》 总编导、总撰稿 王美彪
王:厂长,您到新影以后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口号,叫做“经营历史”。这是过去新影从来没有过的思路。我个人认为,它不仅是个响亮的口号,而是凝结着某种基于发展策略的深刻思考。遗憾的是,还有很多同仁对此缺乏准确、明晰和深入的思考。因此,有必要请您对“经营历史”这个概念做详细的阐述。
高:其实我发现一个电影厂的优势,实际上任何一个电影厂,只要是电影制片厂都有。
王:哦?那是什么呢?
高:故事啊!就是隐藏着的历史。
王:嗯,那对新影来说,可算得上更加直接了。
高:对,你一进新影,你看这厂房啊,都挺破旧,你看这房子,都是50年代的,觉得感觉很沉重,实际上沉重是一种概念。
王:既成的概念。您是否对这个概念萌发了“转换性创造”的想法?
高:我觉得,任何一个电影制片厂,只要是叫做厂,有厂这个概念,它肯定背负着一个很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毫无疑问的,它肯定不会像现在一些影视公司那么活跃,因为这个历史包袱不是这两年带来的,而是长时间电影的生存状态所带来的:电影厂往往人员比较多,技术装备呢又日渐落后。所以我觉得要把一个厂经营好,能够把它变成一种动力开发才是对的。这个历史包袱,如果你看它是包袱,就永远是包袱。包袱就意味着沉重,可是我们如果换一个名词来解释这个沉重的话,就能从这个沉重中体会出一种厚重的感觉,那么贬义词就变为褒义词了。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我不太赞成它很沉重、它的包袱很沉重,我觉得它很厚重。正因为这个厚重,我们才有这种经营开发的可能性。因为这厚重,就厚重在它的历史的概念上。它有四万多本胶片,这个资源我觉得是唯一性的,而且应该说全国、甚至于全世界很难有的,只有新影厂能有这么多。四万多本胶片的资源,换算成分钟和小时,就得有40多万分钟,7000多小时,这样的影视资料,我觉得不能说不是一个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别人也没有的。我觉得这个历史应该去经营它,所以我们提出“经营历史”这个概念,怎么能把我们这个厚重的历史给经营出来,而不再看作是一种沉重的包袱。不过经营历史,得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经营,而不能一尺一尺地丈量我们的胶片去卖,那属于纯粹靠底片在生存。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去经营历史,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王:很显然,您的意思是我们必须摈弃过去那种卖原材料的传统做法。
高:对!卖原材料永远是一种被动的买卖关系,就是说你买我才能卖,你要不买,我就没法发展,我那胶片只能在我的库里,那就长毛了。我觉得那谈不上经营。经营的概念是一种主动性的策略方式,否则就是一种收购关系。收购关系上,我们的历史永远经营不起来。电视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经营历史”这一概念,所以我们现在要开办专门为我们的胶片建立的电视频道,首先利用电视手段去经营我们的胶片。这样我们的胶片有自己的出处了。我们不仅不靠出售胶片资料生存,而且还因为有了自己的频道,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的胶片的出口,就是由我们自己来经营,不仅经营这些历史资料,而且经营我们自己所开发的产品,这样我们的胶片就能有更大的用途。
我个人认为,像我们为胶片所办的老故事频道,还只是一个初级的开发。我们应该有一个立体的开发,像金字塔构架一样开发的模式,就是说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先做初加工整理,变成我们整个电视频道的一个基本素材和基本的操作方式,然后用我们已经初步开发出来的这个影片资源,去制作更精细一些的适合中央电视台或者其它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产品,乃至开办一些栏目。再往上一个层次,我们可以利用更有文化价值、更有开发价值的部分资料去衍化、制作成高清节目,投入高清节目的市场。我们正在积极申办高清电视频道。那么再往上,我们制作从胶片自身衍化的节目,其实我们每年也在做一些胶片自身的节目,利用我们的资料。另外,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在摄制我们新的故事片和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新影厂的特点,我们所拍的故事片和电视剧,可以和新影的音像资料融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新影厂正在做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战地摄影日记》,当中就有大量胶片资料,历史的真实片段穿插在戏剧故事当中,它首先使人感到很新鲜,另外还凸显了新影特色。我们就应该永远发展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影视剧。
王:您在树立品牌,任何一个好产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品牌,任何一个制作产品的人,都应当明确自己的品牌意识。
高:我们不打都市品牌、农村品牌,或者是军事品牌,或者是什么悬疑片之类的品牌,等等等等。那样的品牌,属于别人的经营,我们只经营自己,经营我们的历史品牌,经营这100年有胶片历史的历史品牌。我想这就是我们独有的。
王:对我们新影人,完全有理由说历史本来就在我们的眼中。
高:20年来吧,电视逐渐强大,它的记录手段不断更新,已经留下了很多音像历史。但是差不多在20年以前,中国乃至世界的音像历史,它都是在胶片这样一个载体上记录下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作为我们国家唯一的新闻纪录电影生产基地,准确地讲,它不仅仅是拍纪录片,更是靠真实记录在反映中国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状态。这个优势我觉得不可低估,我们应该能把它经营得很大。
高:过去说,现在也是这么说,历史总是螺旋式地发展,或者说是一种接力赛跑。我觉得作为电影人,一度很荣耀,后来由于电视的发展,使电影人感觉到各方面不够尽如人意。但是,我觉得电影人相比电视人来说,有很多长处:比如视觉、听觉艺术上所需要的各种手艺,无论是在摄影技巧,还是灯光服化道等等一系列的艺术要求上,电影人是优于电视人的,因为电视在操作层面上过于先进了,过于技术了,预制功能啊,或者一些什么功能,它过于先进,使人无须动过多的脑筋,无须有太多的技巧,那么这样呢,更凸显了我们电影人这些手艺的金贵了。
王:此一时彼一时。四海寻活计谋生求发达,靠的就是一身过硬的真手艺。所以不能因为时代在进步,电影人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手艺优势。忙中出错,往往并不因为自己技不如人,而是不懂得独辟蹊径,剑走偏锋。所以,不能审时度势,也就不能扬长避短。智慧是一种力量,经营正需要这种智慧,这种力量。
高:当音像历史发展到一个需要有更清晰、或是视觉冲击力更大的要求时,包括整个视听艺术的要求,需要有更大、更强的欣赏享受的时候,那么实际上也就是更需要电影手段的时候了。比如现在的高清晰电视,它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像有电影人这种艺术感觉和这种手艺的人去拍摄,我觉得这又成了我们的优势了。
王:国家广电总局早就把2004年定为数字电影的发展年。
高:将来在数字电视当中,在高清电视当中,我们去凸显我们的这个本领,我想我们不仅是和电视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还处于一种领先的位置。
王:实际上我们引进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胶转磁设备,就起到这个作用。
高:咱们特意引进的这个设备。这个设备引进以后吧,它肯定会发挥很大的效益,你看啊,任何一个电视台,它的标清节目,它只能是标清的,它不能再转换成高清节目,而像新影厂留的这些资料,这些资料大概有7000小时的素材,7000小时,40多万分钟,就这么多的资料,它可以任意地下转为高清节目。所以说呢,它特别适应这个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个是咱们电影人的有利条件。电影的手艺,几乎被电视丢失了,但是在电影人那儿它还在。
王:这就是竞争的优势了。
高:你像现在吧,中央电视台拍了一些大的节目,都用高清拍摄大型纪录片嘛,它首先要从新影厂借摄影,而且是必须的,你看最近拍的《郑和》也好,《话说长江》也好。他们今天上午说拍《澜沧江》,也说必须得用新影的摄影。为什么呢,他要拍高清节目,其他的如果没有电影摄影功力的人吧,很难把高清节目做好。
王:实际上随着影视高清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电影人重新获得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高:我有一次跟人开玩笑,我说那个影视吧,就算哥俩吧,电影算兄长,电视呢算弟弟。这几年兄长不是很景气。日本有首歌,我老说,叫—— 《北国之春》。“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实际上电影它不像电视那么火,但是家兄最大特点是,一般的所有家庭的家兄,都有一个特点,首先他把着家里的一些老财产,被弟弟没有看进去的一些财产;第二个呢,他总有一些手艺,家兄他留在家里,他总有一些手艺,就跟那个你在农村的家里头,你就是,别说盖房子,你就是搭一个鸡窝,也得有简单的手艺。我觉得现在他无论把着一个旧财产,还是把握着过去留下来的小手艺,他都能起到大作用,尤其是随着整个电视节目逐渐向高清化过度以后啊,我觉得它这个作用可能越来越能凸显出来了。
王: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的产业改革步伐逐渐加速。无论业内业外,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市场、票房。新影历来对此好像都反应迟钝一些,其实在故事片的生产企业,这几年一连串的产业改革措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明显的影响。我本人也是近年来才掌握诸如box office(票房)这样的单词的。显然也属于反应迟钝之列。
高:占领市场,有各个角度。我觉得市场假如是一个凸显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这么一座山峰的话,那么要冲上这个山顶,应该有各种角度。我们以前吧,总是和别人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去登这个山坡,现在我觉得作为电影人来说,应该迂回,应该找另外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以前被我们丢掉的东西,我们应该拿起来,我们把一种,我刚才说过,把一种沉重的包袱变成一种深厚的资源,带着一个资源,从另一个山坡去上,去迂回,去占领这个市场份额,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必须做的。也不是说这样做就非常好,而是我们只能这样做,因为电影人,如果我们丢掉了电影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再和电视台一起,就无法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我们只能是落后,我们只能是看着别人发展,我们永远跟在后面,或者我们电影人永远在给电视打工。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都充满了辩证关系的,如果你发现电影人永远在给电视打工的话,那么从辩证的角度看,电影人肯定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它都是辩证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带着我们的电影资源,带着我们电影人的手艺,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们自己,去寻找另一个发展空间,我们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我觉得既然是经营,既然是经营历史,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所谓经营就是应该有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套路去适应市场发展,去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