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卡瓦尔康蒂曾于1926年拍摄先锋电影《只有时间》,热衷于电影语言探索。此时,他将剧情片的技巧引入纪录片,大量使用扮演甚至表演。电影把这对夫妻的和谐生活归功于电话。
格里尔逊并不反对诗意,但他不能容忍剧情化。因为与卡瓦尔康蒂的分歧日益加剧,1937年格里尔逊离开大英邮政总局。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英格兰成为希特勒垂涎的目标。此时,英国邮政总局电影部并入战争情报部,又称皇冠电影公司,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进入第三个时期,纪录电影重归重大社会主题,尤其是战争,但艺术表达上更加突出剧情化与形式感。
哈莱·瓦特导演的《今夜的目标》记录了英国针对德国的空军作战行动,展示了空战从策划到执行的完整过程。《今夜的目标》把焦点对准正在进行的战争,采用好莱坞剧情化的叙事方式,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几乎所有场面都是由非职业演员表演完成。瓦特追求电影的节奏感和戏剧性,但他并没有把日常活动戏剧化,他为战争中的人们提供了一幅亲切而自然的画像。即使表现轰炸德军法西斯这样的重大主题,瓦特也从容地在电影里展示了英国人幽默机智的个性。
士兵:哪个讨厌鬼拿了我的靴子?快点,别闹了,我的靴子哪里去了?
(鞋子飞来)
士兵:谢谢。
哈莱·瓦特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具有美学意义的形象,通过剪辑激发观众想象。飞机出发的段落里显示了高超的剪辑技巧。黑暗之中那一点光就是总指挥充满智慧的大脑,而总指挥的头、记录飞行安排的黑板、依次起飞的战斗机,反复交叉剪辑,不仅暗示英国空军部署井井有条,也让影片充满动感与紧张的气氛。轰炸段落中,瓦特通过放大细节创造心理节奏,强化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投掷炸弹的瞬间被有意放慢,飞行员手部、脸部的特写突出了轰炸的力量与意义。地面上反击的德军是由英国人自己扮演的。为了突出战争气氛,导演安排了飞行员受伤的场景,飞行员的脸部表情几乎可以与专业演员媲美。如果说哈莱·瓦特的《今夜的目标》表现了英国人勇猛善战的品质,那么汉弗莱·詹宁斯则更关注战争状态下普通人的心态。他拍摄了《伦敦可以坚持》、《倾听不列颠》、《提摩西日记》等一系列电影,被誉为战争期间的电影“桂冠诗人”。
为了赢得美国的支持,《伦敦可以坚持》以美国记者第一人称的视点讲述他在伦敦的所见所闻。影片描述了从傍晚的轰炸到第二天伦敦人照常上班工作的生活场景,以此向美国也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英国有信心战胜法西斯。
《伦敦可以坚持》解说:现在是八点整,德国佬今晚迟到了一会儿。探照灯已经就位,机枪架好了,人民志愿军准备好了。他们是真正的战斗力量,消防员,民防队员,救护车司机,这是报丧幽灵的呼啸!对伦敦的夜间围攻开始了,这个城市已穿戴好准备迎接战斗,他们来了!探照灯好奇地向黑夜伸出了细长的白色手指,这不是好莱坞的音响效果,这是每个夜晚在伦敦响起的音乐——战争交响曲。
詹宁斯没有将重点集中在轰炸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伦敦普通市民,他们踩着被轰炸的废墟继续生活,展现了英国人乐观从容的心态。
《伦敦可以坚持》解说:经历劫难之后你是否还活着?伦敦每天早上都在见证着。伦敦没有嫌弃这些夜晚被炸毁的街道和房子,没有嫌弃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也没有嫌弃夜里被轰炸的教堂、医院和工人宿舍。伦敦平静而自信地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伦敦人像其他那些没有遭遇轰炸的人们一样照常上班,怀抱着对自由的向往。
经过一晚上的轰炸,公共设施不可能像前一天那样正常运行,但是伦敦人还是成功地通过各种途径准时上班。
我是一名记者,在过去的五周里见证了很多英国人的生与死,几乎每个晚上德军的毒气弹都会光顾英国。
通过在伦敦一个多月的亲身经历,美国记者得出结论:
我亲眼目睹伦敦人失去自己的家园,修复被炸毁的家,远离家乡重建家园。我可以肯定的是,伦敦这个城市没有惊慌,没有恐惧,也没有失望。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为公众服务的理念与诗意表达方式在《伦敦可以坚持》中融为一体,影片最后通过美国记者的声音告诉全世界:“英国不会屈服!”
《伦敦可以坚持》解说:没错,轰炸明晚还会继续,也许是每晚,德国人还会扔下无数的炸弹,摧毁无数的建筑,杀戮无数的生命,然而炸弹的威力是有限的。它只能摧毁建筑,杀戮生命,它却不可能毁灭伦敦人民不可征服的精神和勇气。伦敦可以坚持!
1951年,詹宁斯为英国节拍摄了影片《家庭的肖像》,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标志着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结束。
从1929年的《漂网渔船》到1951年,格里尔逊领导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活跃在英国乃至世界电影舞台上,数百部电影在130多家非商业院线广泛放映。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直接影响了此后兴起的英国自由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已经淡化为一道历史背影,但作为纪录电影制作方法的格里尔逊模式却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继续创造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