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纪录片是以时代精神与文化潮流为创作背景的文化产品,是时代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的表现。不同时代纪录片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不能一言以概之,也不是对纪录片没有积累的人能够一望而知的。
纪录片的传播离不开受众,一方面,纪录片受众群体需要市场的培育,另一方面,良好的受众环境,对纪录片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欣赏优秀纪录片作品需要相关的文化素养作支撑,素养越多,对于纪录片的理解认识越也才会越深入。
中国纪录片有别于外国纪录片,研究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就会发现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纪录片在题材的选择、构思、表现手法、解说词等技巧上,可以看出创作者的精神、人格,及其时代思想和文化追求。
以上种种,是本书访谈写作的初衷。陈汉元老师是中国纪录片领域的领军人,通过他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阐述和对他艺术人生的记录,人们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及中国纪录片人会有更多的了解。
本书在写作体例上借鉴了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风云人物的形式,但是又和她有所不同。在内容上适时地加入了时代、创作背景和纪录片作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分析,以期读者对访谈内容、访谈人物的语境有恰如其分的理解。
文中很多话题是放在特定的历史的层面上展开的,距今也有长短不一的历史,这些历史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状态和现在是很不一样的,也不是如今每个人都知晓的。运用这样的写作方式的目的是希望不同层面的读者都能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陈汉元老师是一位语言大师,理想的访谈对象,他独特的语言魅力,长期以来为业内人士所称颂。他在中国纪录片事业上所做的贡献彪炳在中国纪录片的史册上。陈汉元老师在谈及中国纪录片创作时的态度是真诚,且富有激情。
采访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个别地方有删节,其余部分的访谈都保持了原有的语境,因为访谈基本上是一气呵成。
当然,后期编辑和写作时,我将各部分的内容按照历史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尽量保持每个段落访谈中场信息的原有风貌。
陈老师的纪录片创作探索之路,伴随着中国纪录事业的发展,他的人生是纪录片的人生。通过他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纪录片和电视事业的发展轨迹。访谈没有停留在他个人这个视角上,而是放眼全国和世界纪录片的发展,陈汉元老师作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优秀代表,我们从他的艺术生涯中可以看到老一辈纪录片工作者的足迹,和他们这代人在纪录片创作上为年轻一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陈老师及他们那一代人的风采和精神面貌,我特别邀请朱景和、梁碧波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了他们眼中的陈汉元老师放在圈内人士眼中的陈汉元一节,他们用精彩的笔触,为我们保留了值得记忆的历史瞬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以陈汉元老师的艺术人生为主线,以中国纪录片创作为背景,在中国电视走过50年的辉煌历程之际,向人们展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风貌。陈汉元老师的纪录片作品曾经在相当一个时期引导着中国电视纪录的创作走向,通过他的叙述,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纪录片发展跳动的脉搏。)
《一撇一捺——陈汉元访谈》作者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