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1956年1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专业,现任四川广播电视台王海兵专家工作室负责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广电系统唯一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纪录片入围国际影视节19次,早期作品《藏北人家》代表我国的纪录片最早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纪录片代表作“三家”(《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回家》)连续三届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及提名奖,并多次入围各项国际电影节。长篇纪录片《山里的日子》入围日本山形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和罗马尼亚人类学电影节;从业30年来,作品获全国以上奖励60多项,曾两次获“中国新闻奖”;两次获全国电视新闻特等奖;四次获全国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获一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 个人获首届全国文联中青年会员“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并被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授予中国纪录片“特别贡献奖”。社会职务兼任四川省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牧人措达家有老人和孩子,有将近200只绵羊和山羊,40多头牦牛和一匹马,在藏北属中等水平人家。他们常年生活在海拔4700米的纳木湖畔。本片向观众详细介绍了牧人措达一家人怎样在藏北草原上生活。反映了藏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适应中建立起的一种和谐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心理和他们创造出的独特的游牧文明。
这是一个中国山区普通农民的故事。在四川省宣汉县境内,有一个名叫樊哙的地方,流经樊哙的一条河叫“前河”,前河的上游叫“百里峡”。百里峡一带,不通公路,没有电,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山民们用船载出山货,拉进生活物资。如今一条公路正通往封闭的山区,船工的水上生活将随着公路运输的开通而结束,船工们面临着新的选择。
一只在在保护区管理所和人们相处了两年的大熊猫“高高”,在春天重返了大自然。本片从“高高”的放归入手,记录了“高高”放归之前一个冬季里和人们最后相处的生活以及春天里人们送它回家的经历,记录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段情感,同时记录了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做出的努力以及山区普通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这里有一家农户,主人叫邓友仁,他便是那幅著名油画作品《父亲》原型人物的孙子。1998年秋至1999年夏天,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数次回到大巴山中的双城村,本片的故事也由此展开。全片纪录了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经历以及邓友仁一家及其他乡亲们的一段真实生活。
这部影片是《深山船家》的续集。拍摄于1993年的《深山船家》,记录了大巴山深处一条峡谷中一户以水上运输为生的人家的生活。拍片之时,一条新修的公路正在通往这个封闭的山区,新的交通方式即将取代千百年来这里唯一可依赖的水上交通,那次航行,几乎也就成了最后的一次航行。10年以后,当地的水上交通运输已成为历史。张庭兴在无奈中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在西藏西部遥远的阿里地区,有一座被称为中世纪之谜的古城堡,这就是著名的古格王国。本片记录了这个在三百年前神秘地衰亡消失了的王国的遗貌。气势宏大的城堡建筑、深邃莫测的山洞暗道、数百年不腐的干尸、精美绝伦的石刻造像和壁画艺术、各种具有中世纪特征的武器装备,为人们打开了一个窥视西藏历史文化之源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