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纪录片传播方式变迁
说出来很简单,纪录片传播从电影院转移到电视频道。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从显性的特征看非常简单,但深刻的变化发生于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与美学风格。今天想拍纪录片,要明确你的纪录片是拍给谁的?是为电影院拍摄,还是为电视台拍摄,二者有着根本的差异,制作理念和生产模式不一样。
2.大众传播方式与分众市场的矛盾
美国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纪录片无论在大众化这么强烈的时候,它的主要特征是分众化的,我们不能期待把一部纪录片卖成好莱坞,这只会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发生,就是麦克·摩尔,也只有《华氏9.11》这样的作品。我们不能幻想一部纪录片卖十几个亿,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它的市场是一个分众市场,我不想用小众市场来形容它,因为它是一个分属不同阶层的市场。用大众传播方式来传播属于分众市场的作品,势必会发生问题,这个问题是在于二者之间的诉求和矛盾。
3.艺术影院、付费电视对于纪录片市场的影响
解决上述矛盾一个比较显而易见并行而有效的方式,是用分众传播的手段。比如说艺术院线,纪录片是相对独立的分众市场,在艺术院线,而不是大众电影院里放映纪录片,将会是一条出路。对于电视频道,中国正在推行的付费频道,将会推动纪录片的传播。也就是说,对于想看纪录片的观众,即使付一点钱也是愿意看的,比如说让我一个月付50到80元看纪录片频道,我无怨无悔,我会毫不犹豫地订这个频道,我也想很多人会订这个频道。但是放在公共频道里播出,由于时间的原因,你很难去坚持看。所以在传播方式上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纪录片传播的效果,并不是纪录片都拍的不够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应该找的观众。我们给了一群不想看纪录片的人,而统计的收视率告诉我们观众不爱看,这个收视率根本不是一种科学的计算,不能代表纪录片的观众的真实状态。反过来说,如果观众付了钱看你的片子,你的片子不应该制作成现在的水准。所以分众传播,在电影院里放映,对纪录片制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不能维持原来的制作水准,这种低成本、草率的制作,用什么传播方式都不会成功。
纪录片的复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但中国纪录片真正进入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从理念到制作寻找市场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