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记:前段时间关于《东方时空》改版不断有消息出来,每次说法都有些不一样。最后确定下来的新《东方时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时:我们现在节目的方案经过将近半年多的策划和修订,也报经广电总局和中宣部认可,现在确定了开播日期。跟过去的《东方时空》相比,首先是长度增加了,从4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在每天早晨6点到8点半首播,可以说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节目。我们的广告语改为“共同开启全新的一天”,增加了新闻、资讯和当日中央媒体的新闻精华的组合,叫《传媒链接》;《东方之子》改成了新闻人物,叫《面对面》;《时空报道》改成了《直通现场》,增加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生活空间》改成了《百姓故事》。变化比较大的是周日版,以前《东方时空》周日播《实话实说》,从27日以后的那个星期天改在晚上播出,取代它的是3档新的栏目,一档是《百姓故事》的精华版,叫《纪事》,一档是水均益主持《世界》,是一周的热点人物和事件,一档是敬一丹主持的中国电视第一个直播栏目《直播中国》。
记:新《东方时空》和老版本比较起来,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时:信息量的加大和服务意识的增强。我们原来是6点、7点、8点档播出整点新闻,但和《东方时空》是两张皮,现在就整合起来,既体现了对早间节目的信息需求,又照顾到过去原有观众的收视习惯。
记:除了你刚才所说的水均益和敬一丹,其他主持人的设置是怎么样的呢?分别是谁?
时:两位总主持人、一位新闻主持人和一位资讯主持人一同主持这两个半小时的节目。
一共是8位主持人,分为两组,一组的总主持人是张羽、张泉灵,新闻主持和资讯主持是康辉、李小萌;另一组的总主持人是白岩松、方静,其余两人还没有最终敲定。
记:《东方时空》为什么要改版?我看到一个数字,今年年初《东方时空》收视率还排在中央电视台的前六位,应该说大家对它的反映还是不错的。
时:《东方时空》在开播的时候,是按照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节目的动机出台的,但是长期以来,它给人的印象是对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的深入报道,不符合早间节目信息量大、带有浓重服务色彩的特性,所以它的改版已经酝酿了两年了。凤凰台和一些地方台现在都有不错的早间节目,中央电视台也希望它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早间节目,以适应现在竞争的局面。
记:国外一些名牌栏目,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节目形态都是变化很小的,他们更注重节目内容的精良,《东方时空》不过做了7年,对于一个电视栏目,可能刚刚进入成熟期不久,就有这么大的改变,就像大家通常的一个比喻,一定用新瓶子装新酒吗?还是旧瓶子这个品牌保留不变,装入新酒就很好了。
时:保留《东方时空》就是保留了这个酒瓶子啊。事实上我们没有变得很多,有新闻人物、现场采访和百姓故事,我们现在的这些改变,是因为《东方时空》这个瓶子的容积加大了,需要新的东西来充实它。
记:你刚才说《东方时空》借鉴西方的早间节目,那是不是和他们的节目会很相似?
时:还不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它的新闻属性,又要考虑到这是国家大台推出的节目,所以,国外早间节目的家庭气氛不是我们所强化的。比如主持人的状态、演播室的气氛、话题选择,他们更轻松随意,但我们还是要求庄重感,主持人说话不是随意的,还是要言之有物。
记:以前有些观众反映说《东方时空》太过严肃了,包括几位主持人的感觉俨然有国家法官的感觉,那依你的说法,这种风格不会有太大改变了?
时:还是会有改变,以前是一个主持人面对观众侃侃而谈,很容易带来这种印象。这次我们设计上注重几个主持人一起交流的机会,比如两个人可以互为正反方,增加一个别的视角,打破前面说的这种现象。比如,《传媒链接》这个节目有两个定位,一是报纸摘要,严肃地传递新闻,转述别人的文字,但同时它又是一个谈话节目,要有说话的对象感,对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数字通过交流的方式强化人的理解。
记:你的节目增加了很多资讯,这好像是冲着地方台来的,但是在这方面好像你们并不具备优势,没有像地方台服务地方交通、商业等更加有针对性。
时:我倒不这么认为,我们更宏观,是服务全国的概念。比如说交通资讯,我们做的是甲地到乙地的资讯,而不是某地的资讯。比如我们要做的《文化地图》,里面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演出信息,对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出差、旅游的人,这些信息应该会让他有收获的。
杨非
《江南时报》 (2000年11月21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