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什么是好的故事?如何能把一个关于外销瓷的故事讲好?
这是我自接手这个题目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体来说,瓷器外销只是一个过程,真正要讲述的是围绕瓷器外销所带来的对政治、经济、艺术的影响。但是,如何把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是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梳理脉络!
以往做片子,先要找的是专家。因为专家的建议可以让我们这些做片子的人少走很多弯路。但遗憾的是,国内外销瓷文物存量不多,再加上其艺术价值本身有限,所以国内学术界研究外销瓷的人很少。
在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和书籍之后,我绝望地发现,想要找到一个现成的脉络是不可能的,一切从头开始,只能是通过研读书籍,自己寻找可以讲述的点。
刚开始真是头痛,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瓷器的人来说,什么是好瓷器,什么是差瓷器都弄不明白,根本就无法弄清楚外销瓷在众多瓷器中所处的位置。
不过,这些知识都是最容易弄明白的,纸上谈兵是文科生最擅长做的事情。
在研读资料的过程中,我渐入佳境,从众多历史信息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发现外销瓷本身的精彩!
哈,早期传入欧洲的瓷器都被他们镶金带银!
瞧,外国人刚开始都不知道瓷器的材质是什么,居然兴师动众地研究了300年!
因为利益的驱动,破解制瓷秘密的过程几乎集合了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景德镇偷学制瓷;欧洲的王公贵族为了研制瓷器甚至倾家荡产。聪明的炼金师被人囚禁只为得到制造瓷器的原料。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细节,都是点的东西。有了这些,我心里稍微有了点底。但很快,另外一个问题又萦绕心头——这些历史固然有趣,可是,和现代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我凭什么就让观众有理由坐在电视机前不换台?
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好在我们有前期调研这一程序,在来到景德镇遇见德瑞克的一瞬间,问题迎刃而解。
德瑞克,美国人,35岁,长相帅气,目光纯净,他深深迷恋中国陶瓷并在景德镇学习了四年的传统制瓷方法。
在听说我曾参与过纪录片《故宫》的拍摄时,他激动的地打开他的书架,小心翼翼地找出一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古法制瓷的书,并用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他是多么不容易才买到这本书。
对,就是他!哪怕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他们对于中国瓷器的迷恋是一样的。
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他的一瞬间,都会有一种本能的好奇,他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景德镇学习制瓷?为什么喜欢瓷器?而这些,正是我要讲述历史信息的契机。
有了这些骨架,剩下要做的就是往里面“添肉”了!
在“添肉”的过程中,为什么选择这个事例而不选择那个事例,凭什么这句话就应该放在那句话前面?这一段落到底是放这件文物更能说明事情还是有更好的选择?多少个日日夜夜,创作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就被这些问题煎熬着!
我不敢说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是多么一帆风顺,但是我相信所有难走的路都是上坡路。在制作片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的锻炼、团队合作的经验以及自身成长的喜悦都让过程中的所有痛苦变得那么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