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开播 独特方式解读历史

纪录动态 中原网 2015年08月18日 17: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五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是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倾力打造的一部具有独特拍摄视角和全新历史解读的最新作品,其从选题策划、资料发掘、历史考证、镜头运用、采访角度以及拍摄手法上都做到了精雕细刻,特别是其在纪录片的整体架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敌对者——一个日本摄影师的视角进行前所未有的解读,选材之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但细细品读之下就不难发现,在这种独特视角中之下,纪录片创作者并没有改变或扭曲原本的立场,片中在将敌对者的心理、行为进行一一描述的过程中,将对方的狂妄残暴等战争原罪揭露得淋淋尽致,忠实地反映了纪录片创作的本意,时时处处不乏坚持的观点和态度。这种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和构建形式,为战史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并成为了很好的成功范例。

必须首先忘掉敌对者的身份

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首集,以甲午战场上的日本随军摄影师龟井兹明的后人给摄制组的一封拒绝采访的回信作为开篇,其中语境措辞无不包含着日本人彬彬有礼的态度。

“真的非常抱歉,还希望您能理解”,这样字斟句酌的致歉,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对方带着歉意拒绝了一次普通的采访,但通过纪录片的层层铺陈才逐渐发现,这样的拒绝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回信中说:“我们认为有些资料还是应该让它保持在非公开状态,或许对中日两国都好。”

真的是这样吗?这些至今都没有公开的资料到底暗藏哪些历史资料,真的是如对方所说“对中日两国都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将观众带进了对一段历史的探寻与追查,并从摄影师、日本贵族龟井兹明由文艺青年变为尚战分子的过程,开始了整个纪录片的铺陈和叙述。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会选择一个敌对者作为整个纪录片的主线?难道这不是站在侵略者的视角看问题吗?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的确是通过日本战地记者日记的角度来进行阐述,但脱开对纪录片的创作本意和主旨的仓促批评不说,只要将纪录片从头看到尾,就能发现这种叙述方式却并没有站在侵略者的角度为其开脱,而是采取暂时忘掉敌对者的身份的方式,从客观角度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通过探寻120年前侵略者们的想法和行为,寻找其人性本源的恶念与致其走向灭亡的狂妄之源。而令人恍然大悟的是,这种叙事方式建立在真实、可信、客观、公正的角度,经得起持任何观点的学术界乃至历史界人士的推敲,而这才是纪录片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即客观与真实。

了解纪录片创作的人不难发现,就在抗战电视剧“手撕鬼子”等大批雷人情节充斥电视荧屏的过程中,一种自我放大和自我崇拜的情绪也逐渐蔓延到纪录片创作领域,多年来,我们的战史类纪录片大多带着“扬我国威,壮我军威”气势,放大我军胜利的同时,也把敌人塑造成或战术低级或阴险狡诈或残暴不仁的形象,其符号化的程度已经开始与“抗战雷剧”越靠越近。

因此,及时摆正心态,调整创作思路,认清观点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其重要程度应该远远排在提高拍摄技巧或追逐画面冲击力之前。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则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不再将日军或日方作为从头至尾的谴责对象,而是暂时放下仇恨与愤懑,从历史的角度冷静而客观地展开整个纪录片的叙述大幕。

跳出传统叙事模式的窠臼

叙述战史的纪录片,最常见的拍摄思路就是从战斗的准备到发展再到高潮,最后则是战斗的结果和双方观点的呈现,这种套路是最保守同时也是最稳妥的,但看腻了教科书式纪录片的观众们也希望荧屏上出现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正巧,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在此独辟蹊径,纵观5集纪录片,其中的对正面战场双方交锋内容所着笔墨不再是通篇累牍,其他内容则由对日本战地摄影师龟井兹明内心探寻、多名日本军人的后人回避采访、日本学者讲述历史细节等部分构成。

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第三集和第四集中描述了金州血战和旅顺失守以及旅顺大屠杀的内容,其叙事方式就值得关注。因为传统构筑方式大多是将敌人的残暴不仁和中国平民的无辜被屠作为焦点,刻意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揭露大屠杀的真相,激发观众的仇恨情绪。但此前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大多按照这种传统的思路拍摄,让观众在观看时有似曾相识之感,同时重复出现的历史事实又弱化了观众对内容的关注程度。而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比较独特地使用几乎大半集的篇幅,描述了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为掩盖旅顺大屠杀的事实,收买英国媒体路透社,使欧洲媒体集体“失声”的历史段落。从陆奥宗光后悔让日本记者进入战场,到他处心积虑编造谎言掩盖屠杀真相的《陆奥声明》,纪录片甚至解密了一件刚刚面世的珍贵资料:日本外务省向英国路透社支付有偿新闻报酬的收据。

表面上来看,路透社的有偿新闻事件,似乎是新闻学或者新闻史研究的范畴,但它作为反映旅顺大屠杀的施暴者--日本政府欲盖弥彰心态的间接证据,又不能不说与中日甲午战争这段历史息息相关,而将这个细节作为纪录片中较为重要的段落,正是在从不同角度挖掘历史参与者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从而找寻到历史事件发生背后的推动力与必然性,其创作手法可谓独特。

与观众一起做历史考证者

通常来说,一部战史类纪录片且涉及年代远在120年之前,能够依靠的就只是现有资料和公开文献的范围。再勤奋的纪录片导演,最多能做到也就是尽量多的采访国内战史研究专家,透过各方观点还原历史细节和战斗轨迹。而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则进行了一次有益而大胆的尝试: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与对历史资料的考证进行结合,通过多角度印证一项历史细节。最为可贵的是,历史考证的结果不是由严肃学者或者冷冰冰的书籍通过镜头告诉观众,而是由编导带领观众一起,通过逐步探寻揭开事实的真相。 

在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的第二集《谍影重重》中,故事首先来到日本福冈的向野坚一纪念馆,从摄制组发现一张从未在中国媒体曝光过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拍摄于甲午战争时期,反映了一群日本军人簇拥着6位清朝渔民打扮的人,其中便有已经和中国人外形极其相似的日本间谍向野坚一。

接下来,纪录片转而叙述龟井兹明日记中与之相互印证之处:“在我横滨丸普通舱还有3个留辫子的,初见怀疑像这样留着尾巴的家伙能不能充作间谍之用。数日后在甲板上相遇,听见他们用日语谈话,才知道是我帝国同胞。于是与其交谈,问其姓名,乃向野坚一氏、大熊鹏氏、藤崎秀氏3人。都是在壮年时期曾于上海学习中国话。为国家牺牲自家性命,担负间谍之大任,其勇敢义胆,呜呼,亦可谓伟大。”这种叙述方式的处理,让观众在对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还心存疑问之时,通过一篇日记逐渐看清日本间谍的身份脉络。

此后,纪录片又将镜头对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一本看似与中日甲午战争关联不大的图书,却详细记述了6位日本间谍的身份,这就是摄制组几经辗转找到的由黑龙会出版的《东亚先觉志士列传》。通过这本书,照片中6位间谍的身世以及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安插在中国庞大的间谍网逐渐浮出水面。之后,纪录片开始铺陈开来,从位于中国上海的日本间谍学校旧址、到日本间谍在大连金州秘密执行任务,最终6人的任务小组落得3人被俘、2人失踪的结果,整个历史段落清晰而令人信服。

从老照片——日记——书籍——间谍学校旧址,纪录片的叙事采取了逐步探寻的方式,脱离了传统的专家讲课式创作方法,不但使思路和脉络更为清晰,同时也很好的抓住了观众的收看习惯和心理。纪录片导演的潜台词就是:“结果怎么样?我也不知道。请观众和我一起追寻下去吧。”

这样的叙事结构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将创作者和观众通过线索维系起来之外,还将原本较为严肃的战史内容显得更加清晰易懂,在历史细节考证上不惧专家推敲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照顾了在历史军事知识方面有盲区的普通观众。

让对方用自己的行动的说话

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中,多位日本史学专家出镜接受采访,通过日军角度描述历史事件,其实这之中包含着许多曾被拒绝的失败采访。按照一般采访的思路,被拒绝就是采访失败,整个段落的内容都必须被删去,纪录片中也无法进行呈现,而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恰恰没有这样做。

片中有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即多位参与甲午战争的日本军人的后人拒绝采访的内容。摄影师龟井兹明的后人回信拒绝采访和公开任何资料,间谍向野坚一的后人也不允许中国摄制组拍摄纪念馆内的一切军事照片和资料。

被拒绝的过程异常曲折和艰辛,据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的导演回忆,片子从拍摄之初就一直通过邮件联系龟井兹明的后人龟井亚纪子,但采访的要求一直遭到拒绝,摄制组甚至联系到了龟井亚纪子父亲的朋友,希望转达采访意愿。最后收到如此决绝的拒绝是在东京倾盆大雨的一天,失望至极的翻译甚至想替摄制组大哭一场以发泄情绪。而这些感性化的内容并没有过多地通过纪录片表现出来,反而纪录片采用了龟井兹明的后人的一封回信来进行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摒弃了情感偏颇所造成的非客观表达方式,转而采用对方回复的内容进行完整记录,虽然通篇没有提到采访被“拒绝”的遗憾,但观众透过整个事件进程就能感受到对方回避的态度和躲闪的心理。

事实上,拒绝也是一种态度,是闪躲或者回避,不愿谈及的往事中包含着当代日本人对先辈所作所为的不认可或不理解,这正是日本摄影师和日本间谍后人对历史反思的好佐证。纪录片将这些内容进行忠实叙述,也正是意在通过“拒绝”二字看透其背后的反思或追悔。让对方用自己的行动说话,比多少华丽的解说词和言辞专业的评论更加生动,且更能直达人心。同时,纪录片中还描述了日本间谍向野坚一在战争之后的状态:他脱离了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曾为阻止日本对华开战而积极奔走,最后却莫名暴毙。虽然镜头中没有出现任何能佐证向野坚一对那场战争态度的话语或者文字,但对事实的叙述却透露出这位日本间谍对历史和往事的后悔之情。

相应的,被拒绝之后的不懈追寻,也是一种态度。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的创作者们,在一次被拒绝和一次次重新尝试之间,秉持了纪录片创作坚持与求真的态度。这时一群纪录片的坚守者和历史的追寻者用足迹考证的历史真相,为了一个细节,能够跑遍四五个城市查阅资料,为了一段采访,坚持多次接洽绝不放弃。从这部充满诚意的纪录片中不难看出,在采取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探寻的拍摄手法进行创作的同时,《甲午陆战启示录》也不忘军事纪录片创作的本意:在真实记载战争历史的同时,探寻甲午战争如何改变日本的历史走向,如何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源头。追根究底,透过纪录片投射出来的战争启示清晰无误: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