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胡劲草:我和《甲午》(三)

《甲午》幕后 央视网 2015年08月14日 14:46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胡劲草  《甲午》总编导

9、我的《甲午》兄弟姐妹

重新翻看五集节目文稿,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解说的背后,我好像都能看到它们从何处一步一步走来,它们的背后是多少学者曾经的努力,是今天《甲午》团队中许许多多兄弟姐妹们这一年多的身影——

大清国派出的第一位使臣斌椿的故事来自钟叔河先生的《走向世界丛书》,钟先生的这套书伴随我从留美幼童故事走到甲午故事,只是没想到这次还能找到到斌椿的照片;

大清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美国人蒲安臣的故事我在留美幼童故事中讲述过,2002年我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到蒲安臣的照片,随便拍,随便用。那时候数码相机刚刚开始使用,影像的获取还主要靠摄像机,费半天劲在图书馆对着一张照片推拉摇移,结果时隔十载,高清介质下当年摄像机拍摄的影像没法使用。请求我台驻美国记者站同事帮助。华盛顿站的谢晨光曾经参与过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拍摄,练就了阅读林徽因天书手稿的本领,小谢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重新获取蒲安臣照片,去后告诉我,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依旧,资料随便用,不收费,因为纳税人交的钱养活他们。

谢晨光和摄像付鹏在美国安纳波利斯海校

谢晨光和摄像付鹏在美国安纳波利斯海校

在华盛顿工作的王晓平先生的太太是留美幼童后裔,晓平自告奋勇帮助我们在美国查找资料。

在华盛顿工作的王晓平先生的太太是留美幼童后裔,晓平自告奋勇帮助我们在美国查找资料。

美国小伙马吉芬的故事来自海军史研究会会员张黎源翻译的《他参加了大东沟海战》;而马吉芬的影像获取同样由谢晨光和华盛顿记者站摄像付鹏完成。他们出色完成了马吉芬故居的影像拍摄,并令人惊喜地发掘出马吉芬学生的作业。马吉芬在1894年参加了黄海海战身负重伤后离开中国,这是这位年轻人来到中国十年后第一次回国,在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漂洋过海的行李中居然带着他的学生的作业,想来令人慨然泪下…… 

中日两国学生在法国造船造机学校合影的故事,照片来自陈悦老师提供的日本《海军》史系列丛书,我盯着那些亚洲面孔的学生知道里面一定有故事。当图片的文字说明被翻译出来后,故事也就诞生了,15人的合影照片中,居然10名学生来自中国和日本。《甲午》组的“日语小组”成员分布在日本各地,生活在东京的至今未曾谋面的薄涛姑娘,总是在瞬间回答我们用手机翻拍过去的有关日本史料的问题,同时不断被我们打发到东京的国会图书馆去查找文献资料,和摄制组成员无缝隙地亲密工作“在一起”。(看薄涛写的幕后故事《在日本查资料》)

中日两国留法学生合影

中日两国留法学生合影

东京的薄涛

东京的薄涛

日本特务关文炳的故事,我在戚其章先生的书中读到这个故事的线索,几番核查,由吉辰查得关文炳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之时赴山东半岛考察后写成的《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之意见书》出自《对支回顾录》,于是请在东京大学正在写博士论文的温静姑娘从东大图书馆复印了《对支回顾录》,由于成书较早,估计属于日语的古文,在华侨大学任教同时专门负责国家级引进翻译日本高精尖学术著作的胡连成老师(也是我们赴日拍摄的翻译,胡老师故事过于精彩,单写。)提供了精彩的文言文翻译,就是片中呈现的那段日本特务日记——“此行恰值严寒之际,积雪结冰,步行不易。而所谓军事侦察者,路旁一草一木亦须用心,一路战战兢兢,裹身于中国商人之服,实地调查兵备、地形、交通、港湾之性能、产业之状态等。其千辛万苦之状,非笔舌所能尽。”

温静在协助老王翻拍东大资料

温静在协助老王翻拍东大资料

抵达东京后我们发现,胡连成老师(右边中间)不仅承担了日文翻译工作

抵达东京后我们发现,胡连成老师(右边中间)不仅承担了日文翻译工作

1891年北洋海军访日是《甲午》第四集中一个重要故事,当时还在北海道大学国际媒体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武伟宸同学经钱钢老师推荐进入“甲午”的日语小组 ,伟宸在日本留学七年,已经全面获得日本学者的治学风格,他为我们梳理和翻译了当年日本媒体关于北洋海军此次出访的媒体报道,并发来报纸影像,文档缜密严谨。今年五月,伟宸同学学成毕业回到北京后,干脆就驻扎进我们后期剧组,将我们五集节目的解说词中涉及到每一句和日本相关的史实,一一进行原文核查修订,功勋相当卓著。伟宸同学赴日留学七年,四年未曾回国,迈进我们机房的瞬间,我们以为来了位日本友人。而我们《甲午》组对伟宸同学的贡献则是让他通过和我们在一起工作短短几个星期时间,变得俨然和从来没有出过国的土包子一样,我们语重心长地告诉伟宸,如果想实现他的在中国做调查记者的梦想,本地化很重要。

左一是伟宸,看得出他会说日语吗?

左一是伟宸,看得出他会说日语吗?

说到1891北洋海军访日,吉辰同学推荐了大量中国和日本学者写的论文,一篇题为《北洋舰队访日再检讨》的文中引用的《申报》文章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论日本邀我兵船赴东瀛》,仿佛读到了120年前的社论。这才有了片中我们反复尝试做的“不要太花哨”的《申报》动漫故事。

《申报》动漫

《申报》动漫

幕府“千岁丸”的故事来自冯天瑜所著《“千岁丸”上海行》。“咸临丸”赴美故事我们发现已经有美国人写了一本书,一本书中可能就用一两句话,性价比如此低的任务派发给了在美国的于葵姐姐,剧组要求她必须津津有味地阅读完此书,划出她觉得精彩绝伦的话,我们要从中挑选两句。呵呵,于葵姐姐这一年没少读书,知识大大地获得。

于葵姐姐被派到旧金山寻找咸临丸登陆100年纪念碑,存照留念。

于葵姐姐被派到旧金山寻找咸临丸登陆100年纪念碑,存照留念。

在英国伦敦大学战争系攻读博士学位的邵君昱落入我们手中,开始不断被派往伦敦国家档案馆。我此前只有在美国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城市历史档案馆查询拍摄史料的经历,都相当愉快,因此推断英国也是如此,一次一次向邵博士派发各种查询任务,等到我们摄制组去往英国,来到伦敦国家档案馆才知道,我们 要使用的档案全都没有整理,邵博士愣是从那一时段海量的英国外交部和大清国之间往来信函档案中,一点一点发掘出有关大清海军留学生的新史料。(敬请继续期待邵博士正在撰写的幕后故事) 

邵博士和他的导师Alessio Patalano

邵博士和他的会说流利日语的意大利籍太太是法国空军的导师Alessio Patalano 

除了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团队成员,我们摄制组还有一位网络强人编导静雅姐姐。静雅安静地坐在她的小屋中,就可以上天入地地翻腾出我们需要的各种东西,(请看静雅写的幕后故事)。另外,我们需要请教专家,联系采访对象时,静雅总是可以用她甜美的声音(感性)和娓娓的短信(理性)让我们的外联工作如沐春风。 

 静雅姐姐的休息就是练功

我们经常想念做声音的小王同学,他是学新闻的,但是在判断出这个专业前途不够乐观后,断然下手自学音频工作,啃下几本专业书籍后,断然来到机房实习,被委以《甲午》音频的第一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我们表达离不开他后,断然返校写毕业论文了,中途断然回来支援我们三天,又断然返校,此后,就断然再也不搭理在微信群中鼓噪的我们了。断然的小王同学,有出息!

(我决定把小王同学挪出我们的后期剧组微信群,小王同学需要安静地向前走了。)

后立着为小王同学,正在配音中。

后立着为小王同学,正在配音中。

我们经常想念断然离开我们的小王同学。

我们经常想念断然离开我们的小王同学。

哈哈,还有《甲午》组可爱的助编们!本科应届毕业生小雯,边实习,边选定《甲午》撰写她的毕业论文,她抱着事先“准备好”的一堆“大”问题来采访我,我一看,头皮发麻,太难回答了——“你如何处理甲午故事中有关中日关系的话题?和其它同类节目相比,你会有什么创新?”等等,小雯也红着脸说,是啊,我也觉得好难写。我故作深沉地说,小雯,这些问题我即使回答了,也是我的答案,你有没有想过写写你自己的收获?你来到《甲午》剧组这两个月的时间中,你之前知道的“甲午”是什么?你每天在这里,和我们一块看片子,听大家讨论,特别是组里还有和你一样年轻的同学,你们讨论过看节目的想法吗?小雯说,有的有的有的。她回到学校,说是轻松写了她在剧组两个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我知道,这回小雯写的一定是发自她自己内心的。

小雯在工作

小雯在工作

居然能出现一位学理工科的实习生。小陈同学的出现,让后期剪辑机房的姑娘们着实兴奋,后来一直兴奋着,天天兴奋着,因为,因为他和她们不一样呗。 小陈同学五月份来到剧组,我们的工作开始收尾,刚来时,我请他看我们的片头,看完后,得到小陈同学大大夸奖,他的夸奖让我觉得很有分量,因为他后面的一段补充陈述,小陈说我特别喜欢看战争节目,我看了军事频道播出的所有世纪战争⋯⋯。 人家不是瞎夸,有理有据,所以有分量。小陈是写完毕业论文来的,就是不想在学校浪费毕业前宝贵的时间。一个月后,节目快要播出前,小陈同学认真地对我说,我要写一篇影评,这可不是我布置的作业,主动写的。之后小陈每天捧着电脑,打开节目五集台本,节目播出前在微信群中发了一篇长长的影评,我看完后,回复了两个字,“惊艳!”。

快被俩姑娘搞死的小陈同学

快被俩姑娘搞死的小陈同学

小雯和小陈加入后,何洁成为师傅。小雯到来后,我听何洁对她循循善诱地讲解甲午历史,指导她阅读书目,现身说法,“你看我一开始时什么也不懂⋯⋯”相当有感染力。看着她的成长,甚感欣慰。何洁是传媒大学学习纪录片的研究生,最早加入《甲午》团队。因为管理素材资料,被各个机房呼来唤去,但这也没把自己搞瘦下去。何洁和她的团队工作之余,每天还为大家提供水果下午茶,让日后出游日本的大田念念不忘。何洁也将硕士论文锁定《甲午》,研究生就是研究生,课题高大上。只不过她的课题方向和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也总是记不住,很洋气的那种,对了,新历史主义。 我充满期待地对何洁说,好好写,期待着你把我们写成新历史主义!

师徒合影

师徒合影

诱人的水果下午茶

诱人的水果下午茶

……

所有的所有的甲午组成员或长或短地在一起生活了一年零六个月。

《甲午》六月底在新闻频道首播的那个星期,剪辑师大田第一次赴日本旅游,他在原计划的行程外专门安排前往偏僻的冈山,要亲手去摸一摸他已经在剪辑台上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镇远铁锚。之后,他在朋友圈中写到,“本想半天时间就够,没想到用了一天时间,计划打乱了,不过没有关系,摸到他的那一刻,值!”(请看大田写的幕后故事)

读罢,我心头一热。我可爱的的甲午兄弟姐妹们!

大田和冈山的镇远铁锚

大田和冈山的镇远铁锚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