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为什么出发?——《纽带》导演手记

纽带 央视网 2015年05月11日 17: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1

 

那天非常热,几个编导挤在一辆商务车里,堵在西三环。我们正要去拜访一位北大教授,沿途七嘴八舌,聊起了片子的构思。

“你知道汉学是什么吗?”

我一愣,汉学,不就是和中国有关系的学问吗?

“那国学和汉学有什么区别?”

天啊,好像是有区别,但区别在哪儿?同事的随口一问,给了刚进组的我一个巨大的打击。

“汉学,简而言之就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学问,而国学,是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学问。”

和每一个刚刚了解这些的人一样,我的下一个问题是,外国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学问?咱们又为什么要去纪录他们呢?同事说,你不知道么,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比中国自己对自己的研究,要深入得多,也专注得多。

凭此思路,我开始“顺藤摸瓜”。外国人,为什么研究中国?我首先想到的是利益。四百年前的西方传教士们,开启了最初研究中国的热潮,他们的出发点,是传播教义;而在那之后,外国对中国资源、商品的觊觎,又促使了更多关于中国的研究;到了现代,崛起的中国实力,是否又是促进新一轮汉学研究的内在推动力呢?

当然,这些因素全都出自我的猜想,做片子、讲故事,还得从最基础的事实出发。我在心里暗自憋了一股劲儿:倒要看看他们是为了什么。

当年九月,同事们倾巢出动。我的任务是奔赴甘肃,一路跟拍一支国外的汉学家队伍游览敦煌的过程。那是我第一次去敦煌。

路上,一位有着亚洲面孔,却说着英文的女士,意欲和我交流。车微晃,我蹲在她边上,听她讲父亲的故事。

她说,他的父亲是个普通的中国人,因为结识了李约瑟而来到敦煌。李约瑟,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有三个是他提出的。在她父亲的眼中,李约瑟对于中国,完全有种如饥似渴的好奇态度,对于中国未曾被发掘的科学技术,对于上世纪初那些有着先进头脑,却淹没在战争中的中国学子,他发自内心地同情,并在本不该他来承受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

如果推究他这么做的原因,或许是巨大的好奇,更或许是来自对一位中国姑娘的爱慕。对于我的刨根问底,女士有些疑惑。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此简单的理由,真的就能带给他乘着简陋的飞机前往中国,穿着破旧的棉大衣、拉着一条大狗走进荒漠与延边的勇气?

蹲累了,车外,远远能望到石窟。从入口到走进石窟,我们没有再交流。但洞里叹为观止的石窟,给了我们默然的答案。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出发,或许不重要,中国还是那个中国,可当你真的到达这里,领略了这股神秘而厚重的力量,会发现,有些东西并不仅仅属于某一国度,而是这世界文化基因库里,难得的一员。

猜想那些汉学家们,也有同样的感触,但这种感触,却很难简单表达。汉学家们选择用毕生的研究来表达,而学识浅薄的我们,只能依附着他们的故事,悄悄透露一些自身的感触。

 

朱允

2015年3月22日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