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给汉学家画像——《纽带》导演手记

纽带 央视网 2015年05月11日 17: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yun 

《纽带》,初听这名字,似乎很难把握片子要讲什么。所以每每约专家采访,或者给亲朋好友介绍时,总要“转述”阐释为:讲“海外汉学”的片子。而这样一来,大抵又不得不解释下什么是“汉学”……学术循环,无穷匮也。一觉书斋气浓厚,二觉好生隐晦——此处应有弹幕:无趣的谈资,你们这名字还真给聊天拖时长啊!(对,若叫《中国通》什么的,现在怎么可能码这么多字?)

言归正传。时间到了2013年的尾巴,据传急着播,所以大规模的剪辑制作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舍昼夜。然而就在此时,还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这个画面没有,那个采访没说,等等。其中,很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少故事主人公没有适用的影像资料。怎么办?画。把没有的画出来,把模糊的画清楚,把年迈的画年轻,把青春的画老朽……而这个“重任”的一部分,也意外地落在了我身上。

2014年,元旦,网购的画板、纸、笔到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十多根不同型号的笔一字排开,十平米见方的小屋显得更加拥挤。就这样,带着大家的信任,已经辍笔八年的我,在新年头一天,重新拾起了画画的“童子功”。自此,白天公司剪,晚上回家画,就成了随后两个月工作的基本节奏。

给汉学家画像,这是一项多么高尚的工作。因为通过前前后后数月的深入了解,甚至住他们住过的城,走他们曾走的路,翻看他们那些带着岁月沉香的书稿,了解越深,钦佩也就越多,能为这样一群有着特别情怀的人画像,自然是幸运的。不同于拍摄、结构、剪辑这些人的故事,画,需要直面,直面他们的眼、耳、口、鼻,直面他们的高、低、胖、瘦,这就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去想象,去丈量,去描摹,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笔一丝的把握,你都能感受到流露于这些汉学家眉宇间浓浓的“中国气”,像孔飞力、像阿列克谢耶夫等等,虽然都典型的欧洲模样,高高的鼻梁,深深的眼窝,但眼神似乎都是儒家式的、诗意的、平和舒缓的,或许不用多问,透过那双眼睛,你就能知道他和中国必定有着某种关联。

对,给汉学家画像,需要表达这种关联,需要丝丝入扣,需要超写实主义的精致。而现在回看,整个《纽带》这部片子,又何尝不是在“给汉学家画像”,只是它不是某个具体面庞的描摹,它是速写,是一个个汉学家所历中国事的速写,是一部群星璀璨的汉学研究史的速写,在苍茫的史料和现实故事间,撷取一二,然后要处着力!在这场速写中,或许我们还不是合格的画家,这个故事那么大,谁说我们一定抓住了重点呢?努力吧,青年!

 

云扎布

2015年3月24日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