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编 筐——关于《纽带》的纠结

纪录动态 央视网 2015年05月11日 14:29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纽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说得好听,但片子,偏偏却是拍出来、写出来、编出来的!所以这句话,全当就是听个乐子。

做片子,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特别折磨人。大气候,小环境,都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不过,这样也好,够刺激,也真有挑战。

一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人曾建议,你就挑什么好玩儿往里面搁什么,反正,“纽带”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想想也对,老大不小了,较什么真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既是做人本分,也是做片子的常识。

但纠结的是:真这样做了,反倒却无从下手。

万事,总得有个先后。关于汉学或中国学,媒体很少有过铺垫或知识普及,如果随意挑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猎奇的知识、另类的人物排列组合,也不是不能干,甚至可能会有好的收视率。但我总觉得这样的话,名不正,言不顺,片子对未来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好不容易有人出钱,能让你关注一下冷门的汉学或中国学,如果不从学术价值的角度去考量、构建,似乎总感到有点对不起谁。

我是一个笨人,所以,还是实实在在地做点砖瓦工的活儿吧。哪怕只是搬块砖呢,也好让后人能踩着向上爬!于是,我们放弃了那个取巧的办法(不过,也许是错失了一个聪明的选择,谁知道呢?)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累、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做法——直面汉学或中国学的前世今生、起承转合。

累,首先累在边框(编筐)。汉学或中国学虽然从来不是什么显学,但却是学问中的学问,既深奥又琐碎。起起落落四百多年了,人物一大堆,涉及到的学科也多不胜数。如何界定?如何分集?没有现成的资料与模式可资借鉴。

其次,表现也不容易。毕竟是一门高冷的学问,在这样一个碎片化、娱乐化当道的时代,要把它影像化,天然就是逆行、就有障碍。因为想好看,就得讲故事;而要讲故事,就得人物少。有故事的人物不见得有价值,有价值的人物也许没故事。况且,价值如何衡量,也还是个大问题。

一个字:难!两个字:太难!

一个字:烦!两个字:太烦!

 1

采访关西大学陶德明教授

前前后后,专家见了一大堆。每个人都掌握着无数的故事、巨多的人物,但都是不可或缺,都是意义非凡。每一个专家,又都是那样地固执与坚持,让你敬佩。其实,这也是这些年每做一部新片子,我们都会面对的困惑。不想走常规路,往往就意味着无路可走,你得自己趟一条新路出来。

记得多年前拍《大国崛起》的时候,跟社科院的秦海波老师西班牙、葡萄牙走了一路,也吵了一路。不过,到今天,想起来大家都是好朋友。因为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一部好片子,否则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杨煦生老师、孟华老师、耿升老师、张西平老师、许明龙老师、严绍璗老师、李明滨老师等等等等,我的脑子总是会想起每一位老师的恳切、每一位老师的语重心长、每一位老师的兴高采烈,以及我潜意识里与每一位老师的冲撞。

大家内心都有一个筐子,可汇聚在我们这里,就是一团乱麻。

电视,说到底承担不起那么多。你们都是大学问家,我们充其量只是些手艺人。怎么样把一个个完整的筐子,撕裂了,拧成绳子,再重新编一个大筐子。我们需要说服你们,其实更需要说服我们自己。

来来往往中,成型的筐子前后编了三个。当前两个被依次否定的时候,第三个筐子,我们已经很坚定。它既不是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分类来的,也不是按照汉学或中国学的学科设置界定的,而是走了一条用大历史的脉络与国别相结合的分集方式。这大概是只有我们这些外行,才敢处理的方式了。

当一个个人物陆续在筐子里就位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片子。

接下来,该让这个筐子接受专家们的质疑、审视和充实了。一切正如我们所预料的,大家首先表示的是抗拒和批评,但慢慢地,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尽力去丰富、完善、美化着这个筐子。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又是一轮人物和故事的取舍。原本这个筐子,我们设定的容量是九集,专家们也很认可了。但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又压缩至八集。这对于四百年来汉学或中国学整个体系的展示,多少有一点遗憾。我们,只能尽力弥补了……

最初片子立项的时候,纪录频道领导想像的是在描绘汉学的同时,尽可能涵盖几个大的文明体。应该说,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想法。一方面,能透过汉学或中国学,展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可视的角度考虑,多些不同的国家,画面质感会更强、更丰富。

但遗憾的是,像阿拉伯地区,像印度,汉学或中国学的研究还比较少,数得上的专家也不多见。而且,以目前八集的篇幅勾勒汉学或中国学的全貌,笔墨已经是简化得不能再简化了,所以,一切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做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老想起一个词——国际主义。

这些汉学家也好、中国学家也好,最初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出于兴趣,都超越了眼前的功利。当然,他们的学问,无疑丰富了他们母国当下的知识体系,但如果放到一个更长久的历史时期去考量,这对中国文化也是一个极大的反哺,尤其是走到今天,他们的研究成果,更是人类文化基因库的标本。

有时候想想,文化,还真是闲出来的。无目的,就是最大的目的。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甘苦自知。在编筐的过程中,无数的人给了我们帮助,你们的心血,自己从片子中去慢慢感觉吧!这个筐子编完了,这一段生命的体验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新的煎熬已然开始,写下这些文字,就当是把心中的那个筐子毛毛草草地收个尾,暂时或永久地封存吧!

编好的筐子,终究是给人看、给人用的,手艺如何尽心了。但它有没有艺术价值?有多少?或者,它究竟算不算艺术品?我们,说了不算……

《纽带》总导演 刘军卫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