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5年4月17日,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与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联合发布《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5》。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对2014年度纪录片行业进行盘点。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纪录片拥抱“卫星年”,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上星播出,与央视纪录频道一起构成三家卫视纪录片传播平台。长期困扰中国纪录片的传播瓶颈豁然开朗,细分化、品牌化成为纪录片频道必须直面的课题。从2011年创立以来,央视纪录频道已然构建了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上海纪实频道携带丰厚的市场经验和品牌积淀,启动国际化、产业化之路;北京纪实频道与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新纪实(北京)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率先破局,蓄势待发。
据课题组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年度生产总投入约19亿元,总收入约30亿元。与2013年相比,发展速度为33%。全国电视台纪录片总投入为13.04亿元,占行业年度总投入的68%;民营公司总投入为4.11亿元,占整个行业年度投入的22%。
2014年,金融开始与纪录片握手,资本市场对纪录片未来的信心在攀升
这一年,三多堂传媒登陆新三板,打造“中国纪录片第一股”,虽然暂时没有面向社会募资,但已打通了和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2014年3月和11月,两支纪录片基金先后诞生。3月18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和北京中视文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北回归线纪录片天使基金”,启动资金1000万,具体项目再单独招募;11月28日,“中尚雷禾纪录片创作基金”正式设立,资金规模已达1亿。
资本融入在加速,产业系统也再次升级
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Ⅱ在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播出,毫无悬念地再次掀起狂澜,又一次制造了传媒文化现象。《舌尖》Ⅱ为中国纪录片创立了第一个品牌,并成功地把文化影响转换为市场效益:《舌尖》的综合收益已经超过5亿,将纪录片产业链从传统的广告、音像、图书等拓展到电商销售、电影,甚至拉动了相关行业的股票价格。在中国纪录片产业探路之际,《舌尖》Ⅱ留下一座含义丰富的路标。同时,《五大道》《瓷路》《大黄山》等一批精品相继亮相。
2014年,“中国梦”纪录片开始发力,《百年潮,中国梦》《中国梦,中国路》等一批作品播出,全媒体、真人秀成为纪录片发展新趋势。
电影市场成长迅速,纪录电影羞愧难当
中国电影市场成长迅速,2014年票房直指300亿。然而,票房不到两千万的纪录电影实在贡献甚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爸爸去哪儿》披着纪录电影的头巾挣了7亿元,实在不过是一场电视真人秀的另一版本而已。2014年以大型真人秀《超级男声》为题材的纪录电影《我就是我》向影院冲击,采用商业电影宣发策略,并且前期众筹就获得500万元票房,却最终止步于670万门槛。相比之下,韩国超过500万观众观看一部小制作纪录电影《亲爱的,别过河》,影片票房超过2亿元人民币。中国纪录电影路还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