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第三极》25日央视播出 记录西藏的品质与困惑

纪录动态 央视网 2015年03月25日 11:47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国内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第三极》于2015年3月25日至30日每天19:10,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首播。继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之后,《第三极》还会在央视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央视纪录频道等多个频道播出。

disanji

《第三极》由五集电视纪录片和一集花絮片组成,每集46分钟。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全片借“第三极”这个地理概念,重在讲述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全片近40个故事,以自然为背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们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统生活方式得到延续、以及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等情况。《第三极》是一部力争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打造的纪录片,体现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一系列的国际化的拍摄手法、叙述手法等,将大大拉近中国制作的纪录片与海内外观众的距离。

点击观看《第三极》视频 

1

2013年9月29日,《第三极》正式开机。在前后一年多时间里,共出动6个调研小组,4个摄制小组,深入青藏高原各地,转场行程超过10万公里,总计拍摄500多天,后期制作近200天。拍摄中,《第三极》创下了许多中国乃至全球“之最”: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全球首部呈现第三极(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相处奥秘的大型纪录片;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潜拍摄;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岸200米悬崖悬空拍摄;首次“高清纪录”羌塘无人区的动物生态链;拍摄转场行程超过5万公里,是迄今转场最多的有关青藏高原的纪录片;拍摄超过1000多个小时的4K超高清素材,是迄今4K素材量最大的有关青藏高原的纪录片…… 

disanji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克服了高原反应、转场频繁、交通困难、吃住条件艰苦、疾病、多架航拍器损毁等困难。《第三极》的拍摄点都在高海拔地区,其中很多拍摄点人迹罕至、交通不便,拍摄工作以及相关物资的补给都面临极大的挑战。总导演曾海若统计,拍摄全程,摄制组损毁5套航拍设备,路途遇险30多次。为了能接近黑颈鹤,摄制组每天早晨5点出发,在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在野外蹲守三四个小时以上;在那曲拍摄,摄制组一次病倒6人,诊所的床位不够,摄制组成员自己在旅店扎针输液;在海拔5000米的冰下潜水拍摄,这在业内来说尚属首次。摄制组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勘探下潜地点,然后用冰钻、油锯打破厚达60厘米的冰层。真正危险的还不是高原缺氧、气候严寒,而是从水中返回水面的那一刻,“压力会迅速降低,相当于从海平面直升5000米的高度。”曾海若介绍,从水下返回的摄影师返回北京后整整昏睡了3天3夜;在陈塘拍摄采蜂巢,摄制组多人被黑大蜜蜂蜇到,其中外聘的岩壁摄影师身上被蜇上百处,当时在悬崖上已经严重恶心头晕,还坚持拍完了所有镜头。“下来后,面色煞白,腹泻,当晚在身上拔出几十根野蜂的刺。所幸蜜蜂毒性不算太大,没有生命危险。”

1

1

1

1

在漫长的拍摄期内,不少主创多次落泪,但并不是因为以上的艰苦,而是被影片中的故事感动。“总在无准备的时候,接受了角落里的温暖。”总导演曾海若说。高原上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种单纯美好的关系。“在拍摄中,我们不仅展现西藏神秘的一面,更多的是想讲述人类心灵共性相同的美好品质。”

1

“我没打算拍成解密的片子,藏民原本的生活什么样,就拍什么样。”《第三极》采用的形式类似于之前爆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七八分钟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那些被收入镜头的故事,说不上有多曲折离奇,与《藏地密码》极力渲染的神秘无关,与背包客笔下的浪漫无关,也与传说中的宝藏无关,他们的题材广泛,既到海拔最高处的推村村民的耕种,也有普通农妇救助黑颈鹤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当下的生活。”导演曾海若认为,《第三极》不必呈现一个有别于内地的西藏,“我所说的西藏,具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品质,比如邻里关系、父子交流、自然观念……只不过在其他地方,这些品质被我们有意无意淡忘了。”

1

 

1

1

1

1

“赛马大会的时候,我曾跟踪拍摄父子三人。十岁的大儿子热爱赛马,但骑术有限。6岁的小儿子天赋极高,小小年纪已经是当地的赛马冠军。赛马大会前夕,父亲明确告诉大儿子,‘你骑得不行,不要抱有幻想。’大儿子当场痛哭,一个人牵着马跑了出去。‘要不要安慰他一下?’我问那个父亲。‘不用!’父亲的回答斩钉截铁。等到晚上,我却发现,闹别扭的父子竟然睡进了一个被窝,父亲搂着孩子,很亲密的样子。还需要说什么来化解矛盾吗?每次想到这些,我都很感慨,也许只有西藏才能完整展示这种深沉的父子关系。在条件好些的内地,更容易看到的是两代人的冲突、家庭的破碎,亲密的父子关系成了稀缺品。

“在西藏,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变得默契、友善。我曾经拍摄过一个村子,自然条件有限,村里人必须杀羊过活,但对于他们而言,杀生并不是好事。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去附近的寺庙求取解脱丸赎罪。这种药丸,是高僧加持过的宝物,一年只能求取一次,人们完全可以为自己去求,但他们却只为羊求。杀羊的时候,他们把解脱丸放在水中,让羊喝下去,然后念经,为了让羊可以往生。这里的人类把动物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因为没有这些动物,人类在高原根本无法生存。”

“我所记录的故事中,最特殊的一个来自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在村里生活,姐姐在附近的岩洞中修行,已经长达20多年,一次也没回过村子,吃喝全由妹妹供给。据说姐姐的修行已经达到苯教空行母的境界,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阿罗汉,十分崇高。可当我们见面,却发现姐姐又黑又瘦,牙齿全掉光了,手上各种老茧、伤疤,姐姐修行的地方就是个普通的岩洞,陪伴她的只有吃尸体的秃鹫。相比之下,妹妹皮肤很好,人也富态许多,但妹妹和村里人都很崇敬姐姐,因为姐姐是指引者。我们全程拍摄了姐妹二人在湖边散步、吃饭的过程。姐姐最后看着湖面对妹妹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可以作为这个故事的总结,‘我为什么一定要修行?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活在这个地方?其实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真实的生活,我们需要真实的活着。’这是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谁都能听懂,但能从中悟到什么,却要看各自的智慧。”

“西藏还有难以言说的神奇。在拍摄晒佛节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一定要拍立佛柱。不就立一根柱子吗?我当时很纳闷。等到立佛柱那天,我发现山坡上早已人山人海,藏民们用绳子拉起柱子,等到柱子45度倾斜的时候,负责牵拉的绳子全部撤去,喇嘛开始念经,然后,你看见,柱子竟然一点一点自己立了起来,直到笔直地插入地中。那一刻几万人没有一点声响,很多人热泪盈眶,很多人伏地长跪……"

1

 “我们的镜头既记录下了西藏的品质,也记录下了西藏的困惑。当下的西藏正在急剧变化中,藏民逐渐脱离原有的生产方式。旅游的驱动只是看得到的表象,地区经济的发展才是主因。在转经筒、玛尼堆之外,藏民们也用微信、开好车、玩苹果手机。孩子长大一些便开始远离故土,到拉萨、林芝或更远的地方工作。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跟父辈截然不同,对待自然的方式也开始蜕变——我其实一直排斥拍虫草,因为我认为虫草本是自然赐给人的礼物,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却被扭曲成了致富的手段,甚至行骗的工具,与之类似的还有藏药、藏獒、宝石、修行……这种转变不可逆,但我们无从评价好坏。我们只能尽量用影像形式记录下西藏变化的进程,用镜头呈现一个真实的藏区,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的秘境。”

 

 

  • 央视纪录片
  • BBC 专场
  • 美国国家地理专场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