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它是三危山上的那万丈金光,
是禅窟中的沉默寂静,
是藏经洞里的万卷经书,
是莫高窟中绘画里那一张张生动的表情,
是千年塑像上的那神秘的笑容……
它或许还是经过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一位旅行者,
是月牙泉边芦苇荡里响起的风声,
是鸣沙山脚下随风流动的一株骆驼刺,
抑或就是党河边上草叶尖上的一粒露珠,
是我们每个人脚步下的一颗尘沙……
在2006年6月雨中的西安我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今天,对《敦煌》的纪录拍摄也正是我们继续走在我们想要走的路上。继续用新的影视技术来解读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电视理念,对文化的态度,对历史的认知,会在这部片子里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依然还会创新。
我想在这部片子里我们会有大漠孤烟直,会有落日照大旗,会有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也会有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会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也会有细腻而复杂的人性与情感。
关注历史中的人,将是我们这次创作的重要视点。人,在我们这部纪录片里,将是最重要的描述和解读对象。我们从文学、戏剧、电影、历史文献、绘画、音乐中去寻找纪录片创作的灵感。
有关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十几年来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在学习和摸索,时而痛苦,时而快乐,时而郁闷,时而激动。创新,一直不曾放弃,这一次,可以说在《敦煌》的整个叙事方法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实验,甚至用了虚构的人物。感谢敦煌研究院和央视领导对这种创新的支持。
曾经记得在敦煌遇到了罕见的大雨,洪水冲断了我们回去的路。摄制组一百多人在美丽的夕阳下,面对即将断裂的桥,不知何去何从。十多辆车最终在天黑来临之际驶向一片戈壁。天渐渐黑起来,广阔的戈壁上只有我们一行人。那个时候,我的心中开始犹豫是接着往前走还是停下来等待救援。在黑暗中摸索走了很长时间后,终于看到前方一闪一亮的灯光向我们靠近。那是敦煌市政府派来接应我们的一辆汽车。当看到它的一刹那之间,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这一天,我们终于安全的回到了敦煌市的宾馆。回来后,当地人告诉我们,有将近二十年没有这么大的洪水了。在洪水来临之前,我们的剧组还在河道里拍摄驼队行进。有人说再晚一会可能就很危险。这场大雨过后不久,我们的摄制组在鸣沙山上拍到了神奇的佛光。
敦煌,总会给人很多意外的感动和惊奇。南北朝时禅定佛的微笑,元代千手观音的精妙,唐代水月观音的飘逸从容,千年相隔,以心印心,如何神气相交。过去总想,古代的这些画总有点玄妙,当你看到敦煌前辈们创造这些艺术时,看到他们笔下精妙、准确、生动、活泼、自由的线条,汇聚一身,让你感受到看似冷漠的墙壁上有着鲜活的灵魂在舞动。他会感染你,震撼你,影响你。所以你不由得相信,千年之隔,这些精神和艺术依然可以通过心灵的对话传承下去。或许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看到的有形的艺术和建筑,我们更要欣赏感悟这些有形的物质文化传递给我们的无形的,微妙的心灵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