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
重播 |
|
纪录片《大明宫》中大明宫的三维复原图。
市场总是对金铁木留有一份厚爱。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金铁木,痴迷于和历史对话,“一直在历史中打转”,导演拍摄了《复活的军团》、《圆明园》、《玄奘大师》、《大明宫》等四部纪录片。2004年,他执导的《复活的军团》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近2%的收视率,仅通过央视收看的观众接近两亿人次。这部纪录片还通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销售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主流电视网络陆续播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喜欢秦国历史、喜欢军事的朋友对这部作品念念不忘,在网上发帖交流。
历史容易让人觉得刻板枯燥,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把历史条分缕析地整理出骨干,而舍弃了“零零碎碎”。但往往这些“零碎”是历史最为迷人之处,也最见历史的风骨。
金铁木喜欢这些“零碎”,把它们串联起来,让片子趣味盎然。比如《大明宫》描述一代君王唐玄宗李隆基时,特别揭示了李隆基对“演艺事业”的热衷,他是中国最早的宫廷戏班“梨园”的创始人,擅长的行当是“丑行”,他还是《霓裳羽衣》的编曲,杨玉环则是《霓裳羽衣》的编舞。片中还有一段国际马球比赛的场景,壮观场面不亚于古装片中尘土飞扬、杀声震天的战争情景,具有强烈的观赏性。马球在大唐宫廷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大明宫》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描述,反映了大唐的人文精神和富庶奢华。
为了突出“好看”,金铁木紧紧抓住了历史充满戏剧性的一面,注重戏剧性元素的挖掘和故事的叙述,同时通过特技手段制造视觉奇观。精彩与独到的故事,让观者“赏心”;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悦目”。《圆明园》里特效镜头达三四十分钟,尽管部分镜头还不够成熟,但对电影特效国产化而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大明宫》里,电脑特效占到了电影近一半的篇幅,大明宫的雄伟高大、富丽堂皇得以逼真呈现。
在追求“好看”的同时,金铁木还突出了“深刻”。
《圆明园》的雄心在于讲述整个大清帝国的荣辱兴衰。影片通过展现那一张张圆明园的设计画稿和三维动画,还原圆明园的宏大、美丽和诗意。《玄奘大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玄奘为了理想永不放弃,一直在拷问人生的终极目的。这部作品让观众去发现一个真实的玄奘,去感悟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即将进入院线上映的《大明宫》通过一座建筑的风风雨雨,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雍容繁华以及由盛而衰的跌宕命运,用流动的影像来实现当代需求的“以史为鉴”。
把目光投向过往,以大视野来讲述历史的零碎,通过艺术创造,把历史的远景拉到当下近景,以历史的深度激发当下的力量,金铁木用影像阅读历史。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