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分集简介
第一集
您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格局中隐含着怎样的深意?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的画像在这里默默相对,聚焦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浩荡风云。他们俩是如何相识的?国共两党走向第一次合作的大会上,突然传来了列宁逝世的消息。本集揭示了孙中山与列宁之间鲜为人知的交往,也破解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深层原因。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并没有罩上幸运光环,年轻共产党人出发的行囊里,一切都不俱全,肩膀都还稚嫩,有了信仰不等于有了一切,在暗礁密布漩涡险恶的历史大河中操船,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
第二集
孙中山的逝世,使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陷入危局。在国民党“一大”上没有当上代表的蒋介石,却由此中获得了飞快爬上权力高峰的机遇。一本台湾出版的小书揭示了蒋介石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源头。
在本集的历史空间里,毛泽东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他被汪精卫直接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在任时写的20多篇杂文是我们深刻了解毛泽东的线索。蒋介石遇到了毛泽东,便遇到了从未如此难对付的对手。
第三集
1927年,无疑是国共两党历史大比拼的开年。那时候,无论是叼着烟袋蓄着胡须的贺龙,还是已被打瞎一只眼睛的刘伯承,外表看上去像老农的朱德,都已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显赫地位。但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中,清晰地辨认出了主流趋势,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这显然不是一时的兴奋。
这是为什么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便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所谓时势造英雄,表面看是一念之差,其实是无形的历史天平,筛选与剔除掉投机者。没有信仰,就不会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第四集
毛泽东自上了井冈山,就被蒋介石定性为了“土匪”。从历史留存的影像看,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外形也与在城市闹革命时判若两人。凌乱的长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窝、瘦削的脸颊,看上去的确不雅观。但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多年后,作家魏巍登上井冈山,看到朱德为井冈山题写的“天下第一山”,有些疑惑:无论高度还是风光,井冈山怎能称作第一山?作为追求用事实说话的记者,魏巍带着问题进山,参观踏访了许多遗址,收集了大量毛泽东、朱德以及红军的故事,出山之时,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不朝山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肇始之地,让魏巍折服,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第五集
“九•一八”当天,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匆匆回府做出的应对根本没被日本人放在眼里。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原先也是被侵略的,因为被侵略而引发了一场变革,侵略者成了被纪念者。当日本成为新思想集散地时,也孕育了法西斯主义,三个军官的一次秘密聚会,催生了昭和军阀,它的背后是谁呢?表情木然的天皇从老师那里承续了一种可怕的精神气质,一头法西斯怪物在东方出笼,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据多个版本的文献记载,1927年秋蒋介石的日本之行,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首相田中义一有过一次接触,这与“攮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有何关系?他以牺牲东北、淞沪、华北的代价为“缓兵之策”,目的是为了争取消灭共产党的“时间差”,但也碰了民族情结的底线,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
第六集
中国共产党的早年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左”,“左”到家的是王明,正是一些今天看来很低级的错误,却在当年中共党内盛极一时。24岁就掌控中央大权的博古,在蒋介石一反常态的战术面前吃了大亏。不信邪的毛泽东,开始时是硬碰硬地跟他们斗,结果被撤了总政委,无奈中他学会了隐忍。
一个苏联信使在新加坡的被捕引起的震荡,使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交通站被破坏。从莫斯科派来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奥托•布劳恩,被老朋友推上了军委顾问的“宝座”,纸上谈兵使红军屡屡错失良机,最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清醒的毛泽东在黑云压城的环境中,分析出共产党人肩负历史重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默默等待着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