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为此,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百年国博纪念大会”等一系列活动,而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6集人文纪录片《国脉 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也将进入正式拍摄阶段。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鲁迅先生为其勘选了第一个馆址——国子监,并捐赠了文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作为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与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国博的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文物征集,收藏文物由建馆初期的几万件,增长到120万件。2003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2006年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筑设计方案;2007年3月动工建设;2010年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馆开馆。2012年3月1日,经过一年的试运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全面向公众开放。如今,新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进入了“世界大馆”的行列,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史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世纪复兴之路。据介绍,为纪念百年诞辰,将举办“百年国博展览”开幕式、“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国家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琴汇——纪念国家博物馆成立百周年古琴演出”、“中外博物馆馆长论谈会”以及“国家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等活动和展览。
为全面、真实地展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一直以保护、传承和繁荣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中央电视台,自去年起就开始策划摄制纪录片《国脉 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并就此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据悉,该纪录片将分为《殿堂》、《陈列》、《聚宝》等6集,讲述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的历史变迁、历史上的三次文物征集、国博的两大基本陈列、基础工程与创新开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工程以及新馆建设和国际交流等内容,片中将首次展现国博百年来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使观众在荧屏上欣赏到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
据悉,纪录片《国脉 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导演组经过详细调研和采访后,由知名学者、专家和文化名人等组成的专家团已正式成立。经过长达6个月的艰辛创作,该片的文学文本已经出炉,目前,撰稿组就专家意见对文本进行了斟酌、讨论和调整,已全面完成了文本的修改工作,6个摄制组将全面进入国家博物馆进行实地拍摄,10月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该片将在年底和观众见面。而在7月9日国博百年纪念日之际,央视科教频道将播出特别制作《国脉 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