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
重播 |
|
吴其轺当年参战时的照片,他获得过航空勋章、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等荣誉。 资料图片
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展出当年中国空军使用的战斗机 沈雁冰 摄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的墓碑 沈雁冰 摄
2010年9月14日下午,细雨纷飞,紫金山北麓,南京国际航空烈士园(内有航空烈士公墓、抗日航空纪念馆、抗日航空纪念碑等)安闲静谧。
墓园里处处有后人凭吊的痕迹,一块广东烈士的墓碑上,一张现代照片放置其上,还有墓碑上放着一束枯萎的菊花……
全国解放后,翁心钧曾多次去南京航空公墓,凭吊迁葬于此的二哥翁心翰。
在他记忆中,烈士公墓屡次被毁,屡次复修。
墓葬曾被挖掉
1956年,翁心钧去扫墓时,墓园完好,但由于无人管理,已经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文革结束后再去,翁心钧发现它未能逃脱1968年全国性有组织大规模掘坟的厄运,公墓内只剩下一个个空穴,他二哥的墓葬也被挖掉。
后来,改革开放,中国与美国、苏联空军的交往日渐频繁。这些牺牲后埋葬于此的抗战航空烈士,被再次关注。
1993年5月6日,在公墓原址上,由张爱萍将军题字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两年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前夕,全面对外开放。
那一次,除了当地政府的拨款外,主办方向世界各地烈士家属等人士募捐,其中新加坡义信公司集团董事主席方守义捐款人民币150万元,印度尼西亚林绍良、林文镜先生捐款人民币50万元,翁心翰烈士的两个在台湾的姐姐徐翁幼娟、张翁婵娟捐款人民币16438元……
还有一块老的碑,那是1932年,由国民党航空署倡议建造、民国政府为安葬“一·二八”淞沪抗战牺牲烈士而造的墓,其中刻着“蒋中正捐助国币二千元”、“何应钦捐助二千元”……几乎当时的军事机构头目都捐了款。
祭祀堂的正门,孙中山题写的“航空救国”的碑文,也被重新竖立了起来。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