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 target="_blank"> 百位耄耋老人深情讲述,珍贵历史影像完整呈现。这是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创作出了一大批不朽的经典传世之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开拓者!黄土高坡,曾经红旗漫卷;笔墨春秋,几多燃情岁月。一部《大鲁艺》,不仅承载着无尽的历史记忆,更蕴藉着对当下文艺创作的深刻启示。历史渐远,但延安精神光芒永存。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纪元。在《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本片通过100多位平均年龄90岁的亲历者在荧屏上倾情讲述,回忆了7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该片被史学界、影视界专家评价为近十年来反映延安文艺最全面、最深刻、最丰富的一部精品力作,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详情点击
摄制单位:中央电视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广播电视台
播出频道:CCTV-10 科教频道
播出时间:5月19日至5月23日
实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0周年暨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研讨会
《大鲁艺》研讨会视频
" target="_blank">延安,是他们心中的圣地;鲁艺,是他们精神的家园。虽已耄耋,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 多少的情怀悠悠难忘,青春无悔,记忆永恒!
" target="_blank">寻访百位耄耋老人,讲述难忘火红岁月。延河水让多少年轻人魂牵梦绕,宝塔山让多少追梦者激情绽放,回望70年波涛长河,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走进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 !
与会专家认为,《大鲁艺》生动再现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成长、发展历程,并对当下文艺创作具有启示意义。它运用影像手段将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生动的呈现。同时,老人们饱含深情的讲述让70年前的历史骤然生动起来,对观众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难得的是,纪录片不仅记录了那个伟大的时代,而且使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这段历史亲历者同时也是历史创造者的风采。当然,纪录片首先要从纷繁的细节中理清历史线索,高屋建瓴地复原历史的逻辑,把握历史的真实;但不使用恰当的形式,就没有感染力,就不能达成编导者的意图。
中央文献研究室卢洁认为,《大鲁艺》看后令人震撼,也让人激情澎湃。它是历史文献与当事人口述的统一,具有很强权威性,填补了历史文献记录的缺憾和空白。
总导演:闫东,自198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至今一直从事纪录片和重大题材特别节目的创作。曾担任建党90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总导演。
口述历史不是从电视里产生的,它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比较有影响的如历史学家唐德刚等。同时,电视片采用口述体的方式也不是我首创,凤凰台和国外电视媒体早就有类似的节目。
延安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在贫困的山沟里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也是一个传奇。听百余位曾经的鲁艺人讲述难以忘怀的经历,通过一连串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也得以重返历史现场,进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果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那么,在《大鲁艺》这部大型的相册里记载的是一段我们中国革命的文化精神史——它是从1935年到1953年近80年间、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斗争中鲁迅艺术文学院诞生、发展、流变的辉煌历史。
2011年的10月,在央视附近专家公寓的一间极普通的会议室里,我参加了一次《大鲁艺》的策划会。出席这个会的有央视的闫东,有陕西台的孙杰,有河北台的张军锋,还有十多名认识但又叫不出名字的纪录片人。
74年前,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7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划时代的重要讲话。从此,中国革命文艺在这里奠基,在这里发展,从这里走向全国的各个战场,从这里走向新中国。
鲁艺先后聚集了许多文艺家、培养了众多的文艺人才,仅音乐方面就有冼星海、吕骥、贺绿汀、向隅、唐荣枚、张贞黻、周巍峙、麦新、孟波、何士德、李元庆、安波、郑律成、李焕之、李凌、马可、时乐濛、卢肃、王莘、任虹、王昆等人。
历时十个月,从寒冬到初夏;行程两万多公里,横跨中国十多个省市的长途采访拍摄,80多位耄耋老人的艰难寻找……数易其稿,艰辛创作,是他们成就了《大鲁艺》这部经典之作。
登录 | 注册 用戶名: 退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