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关于非洲题材的纪录片对于中国观众并非陌生,非洲的狮子、豹子、河马、 长颈鹿、大象都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塞伦盖蒂平原、稀树草原等等也是影视作品中的常客。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咀嚼过无数次看似没有任何新意的题材在BBC的团队手中再次焕发生机,观后不由的赞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折服于BBC对纪录片创作的专业与专注。
《非洲》的制作人Mike Gunton是不久前大热的系列纪录片《生命》的制作人,作为全世界最大制作野外生存类节目BBC自然历史部门的高级总监,Mike的制作经验非常丰富。但面对“非洲”这样的题材时,他也表示团队曾经一度想要放弃。关于非洲的有趣的故事并非在书上或是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而需要亲临非洲的探险家才能发现的。如何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寻找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成为制作团队前期准备的最大难题。制作团队花了4、5个月的时间通过与专家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确定了27个拍摄场景。多年拍摄的经验和专业的策划为最终呈现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每个看完《非洲》的观众都会有几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比如雄性长颈鹿为争夺领地的对决,沙漠银蚁奇特的捕食活动,看似性情冷淡的河马夜间的群体活动,大象村内嬉戏打闹的大象,起死回生草别具一格的生存方式等等。这些故事构建起观众不曾了解的非洲,仿佛进入一片处女地,一切生物与风貌都是如此神奇与广袤,险象环生又令人惊叹。
《非洲》传承了BBC一贯的画面品质,精美大气,富有仪式感和电影感,镜头从容不迫。不仅如此,先进的多种设备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影片的美感和价值。以往河马被认为是孤僻的动物,并不喜欢群居生活,记录影像资料也从来没有拍摄到河马的社交生活。在《非洲》的拍摄中采用了一种低光摄影技术,配合星光摄影机能够拍摄夜间景象。《非洲》第一次用影像捕捉到了河马温柔善谈的另一面。无论是从纪录片的趣味性还是记录影像的价值性来看,这组影像无疑都是高分杰作。
拍摄团队的专业精神也是《非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非洲银蚁的捕食特性非常特别,他们身体外面呈现银色可以大面积的反射太阳光,因而他们身体最高能承受高达50度的高温,银蚁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沙漠上其他生物都休息的正午捕食。对于摄制组来说,拍摄他们意味着在沙漠上最炎热的时间——正午恰恰是他们的拍摄时间。但酷暑并非是摄制组面临的唯一难题,银蚁虽然能忍受酷热,但他们最多只能在正午时间活动10分钟,需要在10分钟内捕食就要求他们的移动速度要非常快。怎样捕捉这些小生灵快速的生活瞬间才是摄制组最大的难题。很难想象拍摄团队如何在那样酷暑的环境下,坚持十几个正午完成拍摄。
两只为了争夺领地的雄性长颈鹿打架的场面是在策划之初就确定的场景,但拍摄过程并非顺利,长颈鹿争斗的场面往往只发生在一两分钟之内,想要拍摄到这个短暂的场景唯一的方法就是耐心的等待。摄制团队刚开始也觉得做不到,但这又是团队希望拍摄到的场景,后来摄制团队在部署拍摄了30天之后终于拍摄到了这段精彩的画面。纪录片并非电影可以任凭导演的意愿去扮演,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他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录。但摄影机有限只能对一段时间内一个事物进行记录,因此如何捕捉到现实世界精彩的一瞬间考验着纪录片人的专业与专注。在《非洲》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制团队对纪录片的专注浓缩成点滴精华,最后汇聚成几分钟的精彩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
最让人感叹的是配乐。壮美的音乐使得纪录片更像是一段段交响乐章的集合体,音乐动人的能力和画面震撼的张力在《非洲》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最令人难忘的段落就是两只雄性长颈鹿搏斗的场面。一只长期控制河道的雄性长颈鹿意外的收到一名年轻同伴的挑战书,年轻的雄性长颈鹿认为自己有机会获得新的控制权。两个斗士的战斗瞬间展开,音乐缓慢响起,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呈现。当年轻的长颈鹿将年老的长颈鹿撞到在地,并企图进行最后致命一击时,鹿头撞击到另一只长颈鹿臀部时,肌肉上泛起的涟漪,立刻成年长颈鹿用头部撞击其腹部予以还击,致命的一击将年轻长颈鹿撞倒在地。画面放慢,年轻的长颈鹿如耸立的烟囱一般轰然倒塌,画面的慢动作配上激昂高亢的音乐,动人心魄的感受油然而生,让人不得不赞叹动物生存斗争勇气和残酷性。高昂的音乐与慢镜头画面相得益彰,精彩的表现了非洲自然的魅力。
而对于类似羚羊跳跃的段落,音乐就采用了舒缓欢快的节奏;航拍非洲大陆的壮美就配以恢弘大气的音乐,这样的例子还可以找到很多。音乐对于纪录片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如何能配合完美,最大限度的渲染气氛,与画面叙述深度结合,《非洲》的呈现就是一堂生动的专业实践课。
观毕《非洲》内心却就不能平息,非洲大陆的无限魅力并没有完全展示给我们,留给我们去挖掘的宝藏还有太多,它的惊叹还在继续;BBC团队对于纪录片的专注热忱如非洲大陆一样令人赞叹唏嘘。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同道教授谈到BBC的专业品质时认为BBC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纪录片机构。这份品质的良好传承也奠定了其专业和专注的属性。中国的纪录片如何在未来走得更远,但从纪录片专业品质这点来看,《非洲》留给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国传媒大学 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