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核心提示:共产主义是什么?是中国选择了共产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选择了中国?是谁把这个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引进了中国?又是谁让它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珍贵的资料和新鲜的镜头,全面、准确、形象地再现《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基本内容和传播历程,揭示这部著作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并且在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中,揭示这部著作在当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了解《共产党宣言》诞生发展的曲折命运,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都将有所裨益。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热血情怀令人景仰。他为了救国救民,在旧中国那段最黑暗的时期寻求革命真理,传播和实践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和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英勇救义。他是谁?
距离今天八十九年前,在一篇名为《新青年》的文章中作者说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的政府的压迫,社会上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书中所说的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陈独秀。
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到底有多少中共党员?对这一问题,党史学界最有权威性的说法是有53 人。可是翻阅资料时您会发现,杨匏安、董亦湘、朱务善3人,都是在中共一大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但这3人却都不在53人名单中...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上的“李公馆”举行。当会议进行到7月30日时,夜幕降临之后,李公馆餐厅里又聚集了许多人。晚8点多,代表们刚在那张大餐桌四周坐定。这时,从那扇虚掩的后门,忽然进来一个陌生面孔、穿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餐厅...
核心提示: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都经历了哪些磨难?稚嫩的肩膀如果挑起争取民族独立的重担?在浴血奋进的道路上都有着怎样的赤子情怀?
党对红军的改造和建设使红军和苏区得到迅速发展,也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了威胁。1930年10月,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便调兵遣将部署军事"围剿",准备在3至6个月中消灭红军、摧毁苏区。"围剿"的重点是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由此开始,红军进入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军事"围剿"的斗争阶段。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1938年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就是对抗日战争进行正确战略指导的著作。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创作的,一问世便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毛泽东是如何写出这部指导抗日战争的雄文呢?这其中又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战史
讲述延安的红色故事
古田会议召开背后的故事
八年中一个民族的内心创伤
揭秘二战时中共与美军的交往
他们与日军斗智斗勇
核心提示:战与和之间,中国共产党如何抉择?当和平的希望消失的时候,是谁一直站在中共的身后?面对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的政权将怎样在探索中成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这是一个智慧与谋略的巅峰对决。1946年初,蒋介石利用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调集了部队共 30万人,准备歼灭党领导的中原军区。中央于6月下旬作出了中原突围的战略决策,从而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
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生产,筹集粮食,支援前线,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到哪里。解放区的妇女们发挥特长,日夜为子弟兵赶制冬装,制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支援前线。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终于取得了政权。新政权该怎么组建?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建立?当时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在观望着。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号召大得人心,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大批民主人士从“海上通道”秘密北上,邓颖超专程赴上海迎请宋庆龄。
短短的4年9个月,在漫长的历史舞台上,只是弹指一挥间,共产党人却在这转瞬之间摧枯拉朽,横扫国民党的807万军队,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原因让共产党人如此迅速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面又揭示着哪些历史的必然?人民和历史是怎样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 target="_blank" title="">核心提示: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了,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当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百年屈辱中站立起来,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将怎样引导中国走向复兴?
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同时也必然是一个理论和思维创新的过程,而且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它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成为基本国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缔造怎样的丰功伟业?中国人又有着怎样的时代记忆?
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了,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片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领域的视角,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势,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